董英
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主要標志,加快畜牧業發展,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民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加快濯水鎮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推動現代畜牧業綠色發展,推進畜牧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
1、濯水鎮畜牧業現狀
濯水鎮是重慶市黔江區最大的鄉鎮之一,畜牧業是濯水鎮三大傳統產業之一,也是基礎產業。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濯水鎮以建設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先行區為統攬,經過全鎮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畜牧業得到了穩定、協調、持續發展,特別是2017年以來,濯水鎮畜牧產業發展趨勢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養殖戶效益不斷提高。2019年第一季度,全鎮生豬存欄2.3萬頭、家禽飼養量4.5萬羽、草食牲畜飼養量2200余頭(只)、飼養蜜蜂2000余群。
(1)畜牧產業主導地位基本確立
畜牧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逐步提高。目前全鎮畜牧業總產值已占農業總產值的45%,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遠遠超過烤煙產業和蠶桑產業的總和。畜牧業在加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市場供給和社會穩定等方面貢獻越來越大。
(2)畜禽養殖逐步向規?;⒓s化發展
濯水鎮已建成生豬二級擴繁場1個,規模以上生豬養殖場5個,肉牛養殖場8個,2000羽以上土(蛋)雞養殖場10個,100群以上蜂場5個,長毛兔養殖場1個,生態黑豬養殖場1個,藏香豬養殖場1個,常年存欄20頭生豬當量以上養殖場(戶)達到了48家,這些規模場的建成使我鎮的畜牧業發展上了新臺階,同時通過示范引領帶動了散養戶的積極性。
(3)疫病防控體系日趨完善
一是加強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全鎮共聘任村級防疫員10名,解決了養殖場(戶)特別是散養農戶的疫病防控和技術服務難題;二是建立了規模場自主免疫、大戶指導免疫和散戶集中代行免疫的疫病防控機制;三是認真落實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常年免疫以及疫病監測工作,保障動物疫病防控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確保了全鎮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4)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健全
在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宣傳的同時,嚴格執行每月兩次飼料、獸藥經營環節執法監管,每月兩次養殖大戶用藥用料巡查監管,嚴格進行產地檢疫和市場鮮檢,嚴格執行“獸醫三項制度”,強化“一戶三場”日常監管,認真落實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制度,保障了肉食品安全和畜牧業健康發展,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5)多措并舉治理糞污,全力推進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2017年關閉搬遷景區環境影響較大養殖場8個;2018年關閉停產禁養區養殖場6個,并將適養區8個規模場納入黔江區2018年畜禽糞污治理整縣推進項目,新建糞污儲存池740m2,干糞堆積棚140m2,安裝漏縫地板1000m2,刮板清糞機6套,干濕分離機3臺,通過這些糞污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大幅降低了糞污產生量,糞污變廢為寶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減輕了環境承載壓力。2019年一季度已將符合整治條件的26個養殖場進行了糞污治理規劃,正在向區上爭取納入本年度整治計劃。
2、畜牧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目前濯水鎮畜牧業產業化水平依然較低。一是結構上依然是以生豬為主,牛、羊等草食牲畜養殖未形成規模,特色養殖總量較小;二是中小養殖戶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識較差,傳統的、粗放的飼養方式和經營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三是中小養殖場的設施配套率較差,防疫和糞污治理主體意識淡薄,導致疫病防控難度加大,污染環境的現象依然存在;四是產業規模較大且帶動效應突出的龍頭企業和規模場數量較少。
(2)發展資金短缺
農民收入水平較低,經濟基礎相對較差,對發展現代畜牧業投入能力弱,但資金受限。而現行的貸款前置條件相對較高,且程序較為繁瑣,導致養殖戶融資受阻,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畜牧業的發展。
(3)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耕地紅線保護的矛盾亟待解決
近幾年,濯水鎮畜牧業正由分散經營向集約化、規?;洜I轉變,隨著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規模越來越大,同時種植業面積的萎縮和糞污處理設施投入巨大導致養殖糞污特別是液態污染物的處理難度加大,新環保法的頒布實施更是對養殖污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5A景區的創建、阿蓬江濕地公園區域的劃定和耕地紅線保護的限制,部分原來的適養區調整為禁養區,適合養殖的區域越來越少。
(4)非洲豬瘟等輸入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難度大,對現代畜牧業發展形成嚴重威脅
隨著交通運輸和商貿流通的快速發展,非洲豬瘟、牛羊兩病、馬鼻疽等輸入性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難度不斷加大,特別是去年8月國內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對生豬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3、畜牧業發展的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大力營造現代畜牧業發展環境
發達的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是現代農業的突破口。大力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是戰略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增加農業附加值,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就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2)科學優化畜牧產業內部結構
一是充分利用飼草資源適度發展草食牲畜;二是依托濯水5A景區市場,大力發展蜜蜂、山雞等特色養殖業;三是多點位、適度規模的發展純糧土豬、土雞等訂單式生態養殖,既規避了用地和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又大幅度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
(3)堅持科學防治、切實解決畜禽養殖面源污染
隨著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的逐步形成,根據環保要求結合濯水鎮實際,可采取雨污分流—干稀分離(人工)—干濕分離(干濕分離機)—沼氣池—沼液儲存池—管網還田或人工還田—無公害農產品的模式,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污染。
(4)加大檢疫防疫工作力度,確保動物衛生和畜產品安全
認真按照“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落實“獸醫三項制度”,切實將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和常年免疫工作落到實處,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檔”。進一步完善重大動物疫病應急機制,提高處置能力,一旦出現疫情,要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做到“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災”。
(作者單位:409000中共重慶市黔江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