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 林堅
非洲豬瘟是一種傳染性疫病,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一旦豬染上此非洲豬瘟,會出現呼吸系統功能障礙,并且會伴隨著高熱以及內臟器官廣泛出血等癥狀。非洲豬瘟病的發病率較高,并且病豬的死亡率較高,會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豬的養殖過程中,應注重做好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保障豬的健康生長。
1、非洲豬瘟的基本情況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發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不僅可以在家豬中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野豬進行傳播。非洲豬瘟具有發病過程短以及死亡率高的特點,因此,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病豬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癥狀,通常病豬的體溫可以達到40攝氏度左右,甚至更高。并且病豬會出現嘔吐以及便血等癥狀,部分病豬會有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的情況。由于非洲豬瘟的癥狀與普通豬瘟的癥狀十分相似,除了通過實驗室檢測之外,很難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有效區分。在2018年8月,我國的沈陽市確診了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到2019年4月海口秀英區發現首例為止。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的影響不斷擴大,也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已經被列為養豬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
2、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
對于家豬而言,非洲豬瘟的潛伏期為4-19天,而對于野豬而言,非洲豬瘟的潛伏期為15天左右。但非洲豬瘟的感染期為2-5天左右,病豬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癥狀,通常可以達到40攝氏度左右,并且病豬的體溫會一直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通常可以持續4天。只有在病豬死亡的前2天才會出現體溫下降的情況。伴隨著病豬體溫的升高,會導致病豬的食欲不斷下降,進食量不斷減少,病豬的活動量也會隨之降低。隨著病情的加重,病豬會出現呼吸困難以及脈搏加快的癥狀。除此之外,病豬還會在尾部、耳部、腹部以及鼻子等部位出現紫色斑。
3、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
非洲豬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間接接觸進行傳播。除此之外,軟蜱叮咬也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通過軟蜱將病豬血液中攜帶的病毒進行傳播。而且鈍緣蜱還可以通過交配的方式在蜱蟲之間進行傳播。由此可見,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十分廣泛,難以控制,進而會導致感染非洲豬瘟的病豬數量不斷增加,產生大范圍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4、非洲豬瘟的傳播范圍
非洲豬瘟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南部地區,但在美洲、亞洲以及歐洲等地也有出現。世界上已經有將近50個國家受到了非洲豬瘟的影響,既包括發達國家,也包括發展中國家。我國在2018年8月3日發現首例非洲豬瘟。
5、非洲豬瘟的防控
(1)提升豬場生物安全水平
首先要在豬場建立起完善的種群管理制度,在養殖的過程中,應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如果需要引種,則要確保引種單位豬群的健康以及引種單位的免疫工作,堅決杜絕從疫區引種。針對引種豬群,需要將其隔離飼養,在2周后如果豬群無異常情況才能與豬場內的豬群進行混養。其次,要做好車輛控制工作,加強對進出豬場車輛的消毒工作。第三,要做好養殖人員的消毒工作,并且要減少養殖人員的外出次數,避免養殖人員與其他養殖場的直接接觸。針對返場員工,要進行嚴格的洗澡消毒,并且需要隔離2天才能進入生產區。最后,要做好毒源的控制工作。豬場大門口要設置消毒池、消毒室以及紫外消毒室等,對進入豬場的車輛以及人員進行消毒。除此之外,還要定期對豬舍等相關養殖設備進行消毒。要注重保障豬舍的清潔,保持豬舍的通風干燥。還要在豬場外源建立隔離屏障,及時封堵墻壁裂縫,以免蠅蟲以及老鼠等進入豬場。
(2)豬場內豬舍做好殺蟲(主要是鈍緣軟蜱和吸血昆蟲),滅蠅和除鼠等工作,豬舍內出入口的地方靠墻放置捕鼠籠,每2日至少一次進行殺蟲滅蠅工作,防止有害生物攜帶非洲豬瘟病毒和其它致病微生物使豬患病,有條件的豬場可在豬舍及生產區域掛滅蠅燈。
(3)加強監督和監測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非洲豬瘟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危害,因此,在豬的養殖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非洲豬瘟的監督和監測,這樣才能及時的進行防控,保障豬的健康生長。為此,國家有關部門應對豬的養殖、交易以及屠宰等環節進行覆蓋排查,并且要對養豬場以及養殖戶進行全覆蓋監測。一旦發現病情,要對疫點進行細致的調查,探究發病原因,并分析發病趨勢,為疫病的防控提供依據。除此之外,要加強動物檢疫監督執法力度,杜絕從高風險區調運生豬以及豬肉產品,避免疫情的傳播和擴散。要做好生豬運輸車輛的管理工作,做到對所有運輸車輛進行備案,并且建立健全生豬運輸車輛清洗消毒體系。
(4)強化巡查及時預警
由于非洲豬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因此,需要加強對邊境口岸的巡查和管理。為此,應在邊境口岸設立監督檢測站點,避免外疫傳入。與此同時,要加強與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國家的跨境動物防控合作,在國際上形成有效的疫情協防網絡。要加強對邊境鄉鎮動物疫病的監測,工作人員要提升責任意識和監測能力。最后,要對關鍵環節以及重點區域加強巡查,一旦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并及時預警。
(5)增強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水平
要想做好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需要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水平。這樣才能使從業人員及時識別非洲豬瘟,并且可以采用正確的措施進行防控。因此,需要對從業人員進行相關知識以及疫情應急處置措施的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要幫助從業人員掌握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特征以及具體的防控措施等。使從業人員能夠正確辨別普通豬瘟與非洲豬瘟,進而可以針對非洲豬瘟及時做出判斷和進行處理,避免疫情的進一步擴散。要使從業人員做到一旦發現疫情,便要及時進行報告和處理,將疫情的損失降到最低,避免造成更大的威脅。
(6)做好豬場飼養的防控、
要用間隔板隔離料槽,并且嚴禁用剩飯剩菜喂豬。在喂飼完成后需要對料槽消毒,并保障料槽的清潔。要對飼料進行抽檢,確保其沒有攜帶非洲豬瘟病毒的基礎上才能喂飼。與此同時,還要注重保障引用水的安全。可以應用次氯酸鈣對應用水進行消毒。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的危害較大,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并且病豬的死亡率較高,因此,在豬的養殖過程中,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非洲豬瘟的爆發,保障豬的健康生長。相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防控辦法,并加強對疫情的監督和管理,保障我國養殖豬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570101 海南省海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