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榮
非洲豬瘟與豬瘟均為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往往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一旦生豬感染非洲豬瘟與豬瘟,都將為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致使非洲豬瘟與豬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基于當前這種情況下,本文主要從病原體、流行病學、致病機制、防控技術等角度對非洲豬瘟與豬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一、 病原體
1、病毒形態特征
雖然非洲豬瘟與豬瘟同屬病毒,但兩者卻在形態特征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可根據當前這種差異性作為鑒定依據,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非洲豬瘟病毒是雙股DNA病毒,該病毒直徑為172-220nm左右,并且其形狀呈現出六邊形。非洲豬瘟病毒粒子中包含了20余種結構蛋白,通過對其感染細胞分析研究表明,主要包含了100余種病毒誘導蛋白。
(2)豬瘟病毒屬于黃病毒科病毒,豬瘟的直徑約為40-50nm,部分囊膜突出長 6-8nm,浮密度為 1.12-1.17g/ml,沉降系數為 140-180s。
2、 病毒抵抗力
(1)非洲豬瘟:當前這種病毒可以對溫度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尤其在室溫干燥或冷凍的條件下,非洲豬瘟病毒可存活數年之久。但基于室溫的環境下,經過18個月可將非洲豬瘟病毒從血液與血清中分離出來。但這種病毒對高熱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在60℃環境中,非洲豬瘟病毒將會在30分鐘左右無法繼續存活,出現死亡癥狀。除此之外,非洲豬瘟還會對消毒劑較為敏感。
(2)相對于豬瘟病毒而言,基于陽光直射的條件下,將豬瘟病毒放在這種環境中,60分鐘不會死亡。倘若使用乙醚、氯仿等脂溶劑的情況下,豬瘟病毒將會迅速死亡。此外,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只需2%活性鈉溶液經過1h便可將豬瘟病毒迅速殺滅。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含有豬瘟的冰凍豬肉,即便是處于較好的冷藏條件下,在3個月以內同樣具備傳染的特性。
二、流行病學
1、非洲豬瘟的發生主體為豬或者野豬,一旦感染非洲豬瘟,則患病豬體的身體器官、體液及排泄物都會攜帶大量的非洲豬瘟病毒,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其中AVSF為蟲媒病毒中的DNA病毒,成為非洲豬瘟的主要宿主。而豬作為ASVA唯一自然宿主,在軟蜱與豬之間不斷循環感染,導致 ASFV 難以被消滅。
2、基于自然條件下,豬瘟感染并不會因某些因素而存在明顯的差別,例如豬品種、性別、年齡等,其中豬瘟病毒主要存于患病豬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中。而圈舍,飲水源等環境都有可能成為豬瘟的傳播感染源。
三、 致病機制
1、非洲豬瘟通常主要以口鼻進行傳播,針對非洲豬瘟傳播途徑來講,主要體現在靜脈注射、軟蜱叮咬、皮膚擦傷等都會造成感染。而扁桃腺、頜下淋巴結為最先感染非洲豬瘟的部位,而后再循環到其他部位,并且病毒的繁殖速度隨之加快,一旦感染非洲豬瘟這種病毒后,將會在接下來的7天左右迅速形成病毒性敗血癥。
2、基于自然條件下,豬瘟病毒可通過口鼻等侵入,但部分病毒也可通過皮膚損傷等受到感染。根據臨床研究發現,豬瘟病毒最先在扁桃腺隱窩上皮細胞中增殖,而后逐漸擴散到周邊淋巴網狀組織,并且在淋巴結處增殖而滲透外圍血液。
四、非洲豬瘟與豬瘟的鑒定要點
1、基于非洲豬瘟的鑒定來講,與急性豬瘟癥狀等存在較多相似之處,但這種相似僅存于流行早期,主要體現在急性病例。
2、當生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之后,往往在出現發熱癥狀3-4天左右,才會逐漸顯示出臨床癥狀,而后體溫將會出現下降的趨勢,并在1-2天左右出現死亡。相對于豬瘟而言,患病豬體溫升高的同時,其臨床癥狀便會有所體現,一直維持到死亡。
3、患有非洲豬瘟病毒的生豬,其耳部呈紫色腫脹狀,四肢與腹部會出現紫黑色斑點,并且體毛稀少。
4、對于患有非洲豬瘟的患病豬而言,其身體腹腔、淋巴結等內部,往往會出現出血現象,并且存在小狀腫瘤。而感染豬瘟病毒的患病豬并不具有此癥狀;5、感染非洲豬瘟的患病豬,對其淋巴組織進行切片染色檢查發現其淋巴細胞核破裂,而豬瘟則不會表現出此類癥狀。
五、 非洲豬瘟與豬瘟防控技術
1、非洲豬瘟防控措施
(1)切斷傳播途徑:在進行生豬養殖過程中,要注重加強養殖場管理,盡可能的采取封閉式管理,同時要做好消毒工作,加強對外來車輛及人員進行消毒管理。在生豬喂養過程中,切勿為生豬食用餐余垃圾,切斷病原體經過污染源傳播。
(2)保護易感動物: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要嚴格執行養殖技術要點,定期對生豬進行疫苗接種,做好檢疫方面的工作。此外,加強各類飼料管理,在對飼料、衛生等方面處理時,要采用綠色處理措施,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在生豬免疫過程中,倘若發現豬瘟疫苗失敗,或者出現無故死亡現象,則需要及時與當地防疫部門取得聯系。
2、豬瘟防控措施
(1)對于外來引進品種,需要進行嚴格的檢疫,通過檢疫后進行合理喂養,確保不存在任何疫病的情況下方可進行混養。通過當前工作的開展,可以有效的預防外來疫病,避免對其它生豬造成威脅。
(2)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現豬瘟癥狀,則需要及時將其隔離喂養,同時要做好相關防控措施。同時對傳染源、接觸物、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在隔離期間,養殖戶要做好相關消毒工作,通常情況下主要選用 2%-3%活性鈉溶液進行全面消毒,及時將病菌殺死,避免對生豬造成影響。
總而言之,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戶要做好日常養殖管理,樹立科學的養殖觀念,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定期進行疫苗接種,降低生豬感染疫病的幾率。本文針對非洲豬瘟與豬瘟進行了各方面的論述分析,分別闡述了非洲豬瘟與豬瘟的病原體、流行性病學特點等方面內容,為生豬養殖戶提供了參考建議,確保養殖戶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有所參考,同時也有助于幫助養豬戶樹立正確的養殖意識,為生豬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生豬健康的成長,進而減少養豬戶經濟損失。
(作者單位:674306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金棉鄉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