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檉柳的栽培以及病蟲害的防治需要引起人員重視。檉柳也稱為紅荊條、觀音柳,主要生長于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比如山東、河北、遼寧等地,栽培于我國東部沿海及西南部地區,喜好生長在河流沖積平原和沙荒地、鹽堿地等地區。本文將先介紹中華檉柳的栽培技術,再分別說明其病蟲害的防治。
關鍵詞:中華檉柳;繁殖;病蟲害防治
一、中華檉柳的介紹
中華檉柳叫做紅荊條、觀音柳等,生長于山東、遼寧等地,而栽培于我國西南、東南等地區。它們喜好生長在河流沖積平原、海灘和鹽堿地等地區。中華檉柳的枝葉較纖細,枝條向下垂落,每年開2-3次花,用處廣泛,多用于我國家庭種植、公園觀賞,也可以用于盆景制作等。本文將以山東東營的中華檉柳為例,詳細說明其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希望提供借鑒和參考。
1.中華檉柳的特性。中華檉柳具有適應力強的特點,不僅能夠生長于海邊的鹽堿地形,也能夠生長于沙漠荒地,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抵抗力。中華檉柳對氣候和土壤的要求都不嚴格,在粘性土和砂質土中都能生長,它們喜光耐旱,耐寒和抗風沙。在我國東部的黃河兩岸和沿海地區多有種植,在沙漠荒地,中華檉柳的根系十分發達,生命力頑強,極耐修剪。中華檉柳是浸鹽類植物,能夠吸收一定鹽分,再通過枝葉將鹽分分泌出去,含鹽量高達0.6%,PH值含量為11以下,能夠在重鹽堿地上生長。
2.中華檉柳的價值。中華檉柳的繁殖能力較強,一年種植,一年就可開花結果,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環境價值。在經濟上,檉柳的枝條能夠用于牲畜飼料,嫩枝可以用于入藥,木材能夠用于制造紙張,而根可用于制作根雕;在生態功能上,檉柳的根系具有防風固沙的價值,能夠凈化水源、水質,還能夠吸附有毒物質,具有美化空氣、凈化環境的作用。
二、中華檉柳栽培技術
1.扦插培育小苗
(1)插條采集。插條采集主要在每年的3月完成,從3月中旬開始采集插條,避免其發芽影響存活率。種子主要來源于采穗圃,移植苗木促進其生長。還可從中華檉柳的成年植株上進行采集。采集的枝條為生長健康、無病蟲害的枝條,粗度主要為0.5厘米,枝條光滑沒有分支,采集的枝條將其捆扎起來,臨時埋藏在土層中,埋在避風背陰的地方,枝條向外露出1/4,埋好后澆水,蓋上草蓋保持濕潤。
(2)圃地選擇。由于中華檉柳的適應性較強,所以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只要選擇在地勢平坦、背風的地方種植即可,含鹽量不能太高,不選擇在沙地和耕地即可。
(3)整地作畦。到了3月下旬,需要施以有機肥,有機肥含量為磷酸二銨,含量20kg,將其撒在土壤表面,可以防治病蟲害。在土壤表面撒上1/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然后灌水,將其平整,為了防止雜草叢生,可以先進行那個翻土,根據地形的寬度而定,方便進行澆水。
(4)扦插方法。扦插主要是在4月上中旬開始,向土壤中插穗,截口上平下斜,粗細保持一致,注意將每100枝捆扎為一捆。中華檉柳的枝條較光滑,木材較硬,所以捆扎好后的穗需要先在水中浸泡3天,待水分被吸干后進行扦插,扦插時應先將床面鋪平整,然后將兩邊壓實,四周用土壤壓好。每一株的行距應保持在3行,株距為20厘米,每一排插20株左右。扦插時應該用生根粉浸泡,促進插穗生根,然后將插孔用泥土堵住,防止水分蒸發,起到濕潤的作用。在插穗前應該用木棒引插,向北面傾斜70度,使得檉柳愈合,根系從檉柳的芽根部出發,使芽眼相愈合,根系都是從芽眼中發出,扦插時留于地面的長度不能過長,扦插完畢后需要用手按壓,再用腳踩實,使插穗與土壤緊密結合,以促進其發芽生根。插好后需要在地面上鋪上一層細土,將表面壓實,再及時灌水。
(5)苗期管理。扦插完畢后需要等待7天,然后澆水,總共澆水三次,每月澆一次水,等到9月停止澆水,入冬前需要灌足水。在生長的時節需要去除苗木間的小草,以保證能夠健康越冬。
2.景觀大苗培育
(1)換床移栽。中華檉柳的苗木需要2-4年才能栽培完成,第二年下半年才能換床栽植,移栽植株的行距保持在1米左右,溝寬40厘米。起苗時需要保證苗系的發達,應保持在30米以上,栽植前需要保證苗木基礎,剪下的枝條可以作為扦插苗木的插穗使用,同時應當剪除苗木上的全部枝干,為了保證苗木的存活率,可以提高換床移植的存活率,用生根粉蘸根,然后栽種時先撒上一層有機肥,再將有機肥均勻埋苗,使苗木保持在離地面15厘米的地方,將其壓實,做好澆水溝,進行灌水處理,等到水干后再蓋上一層稻草,草的厚度為10厘米。
(2)樹形培養。中華檉柳在生長期間會經歷抹芽的操作,在一年中會反復經歷4~6次,防止其長成野生草狀,需要保證苗木的延伸狀態,第一次留出1/3的芽,再逐漸留到1/2的芽。中華檉柳的樹冠是分支型,中央領導枝芽到了一定時期后會死亡,或者生長緩慢,由下部的芽萌發成健壯的芽后被其他枝條取而代之,形成新的延長枝,然后又由中央枝條代替,反反復復,形成主樹干。所以,在培養樹形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枝條下端有健壯的枝條時,需要及時從其他延長枝條剪除,由徒長枝代替,將其擴展至樹冠。同時,在培養樹形的過程中,會受到風力的影響,使得部分樹形或者樹冠不規則,應該及時采取拉、捆等方式,使樹冠保持原貌。通過幾年的培養,第三年可以將其作為綠化用苗,如果需要大規格的培育苗木,可以繼續培養。
三、中華檉柳病蟲害的防治
1.白粉病的防治。對于白粉病的防治,需要從源頭出發,在秋冬兩季進行枝條修建,消除帶病的枝條和落葉,進行集中銷毀。對其加強管理,合適時可以選擇磷肥、鉀肥,進行通風處理。對其進行噴藥防治,在發芽前噴5°的石硫合劑,以消滅越冬的菌源;在生長期間需要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和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施,每半個月噴1次,次數為2-3次。
2.銹病的防治。對于銹病首先需要清楚感染源,及時修剪病枝、病葉等;其次是噴灑藥物,在休眠期噴灑0.3%五氯酚鈉溶液,在生長期間噴灑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
3.黃古毒蛾的防治。對于黃古毒蛾的防治,需要先消滅越冬蟲體,利用幼蟲越冬的習性,結合冬季修剪枝條的方式,搜殺越冬幼蟲。可以利用燈光殺蟲,利用黑光將害蟲誘殺。對天敵進行保護,對于毒蛾赤眼蜂和毛蟲追寄蠅等進行保護,利用幼蟲的習性,集中消滅。也可以利用藥劑消滅,噴灑20%的滅幼脲1號5000~8000倍液和青蟲菌500~800倍液等進行防治。
4.天牛的防治。對于天牛的防治措施,可以先采用人工捕殺的方法,將蟲卵全部清理掉,然后消滅幼蟲,如果發現有新的蟲類糞便,可以將鋼絲伸入蛀道,將其鉤殺;或者用棉花球蘸取5-10倍液的敵敵畏油,放進蛀洞中,用泥封住洞口,可以起到消滅幼蟲和成蟲的目的;對中華檉柳進行栽培管理,減少天牛產卵的機會。
四、結語
總之,中華檉柳的種植栽培涉及一系列復雜的工作,我們要在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檉柳的栽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宜的方法,提高栽培管理水平,防治病蟲害,從而獲得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張鵬云.檉柳屬植物的分類特征[J].干旱區研究,2018(10):23-24.
[2]孫濤.不同生境條件下中國檉柳空間分布點格局分析[J].生態科學,2016(4):295-296.
作者簡介:趙錦香(1975-02-)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人,本科,農藝師,從事林業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