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愷迪 谷勵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競爭國際化趨勢逐漸明顯,我國煤炭運輸產業的發展也得到了提升,自2001年以來,內蒙古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居首位,煤炭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也存在一定地位。在2016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下發了去產能計劃,同年5月,煤炭產業得到優化,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成效顯著。同時大量煤炭運輸企業出現,煤炭數量持續增長,內蒙古煤炭運輸行業的能力嚴重不足和企業間的相互競爭,導致煤炭運輸業遇到瓶頸。結合內蒙古煤炭發展現狀來用swot方法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對策。
一、內蒙古煤炭產業發展現狀
1、生產消費狀況
在我國經濟迅速增長的情況下,區內外能源產業需求增多,同時也使內蒙古煤炭產量猛增。在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資源主要由鄂爾多斯市為主的低變質煙煤區域和蒙東地區的褐煤區域兩大塊組成。在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生產煤炭9.26億噸、同年增加7415萬噸,增加8.7%。鄂爾多斯市6.11億噸、同比增長6.7%。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煤炭銷售總額達9.5億噸、同年增加了4.4%。其中,售往區外了5.4億噸、同比增長10.2%;在區內銷售額達到4.1億噸、同比減少了2.4%。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煤炭生產銷售基本平衡,煤炭價格和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煤炭經濟運行持續增長。發電總量占全國比例的6.76%,風電發電量是全國第一。21世紀開始,煤炭消費向工業部門集中。(數據來源:內蒙古政府門戶網網站)
2、資源狀況
據內蒙古煤炭資源網網顯示,內蒙古煤炭資源豐富,煤炭儲量7323億噸,居全國第一位,預測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二位。全區總共101個旗縣區種,有67個旗縣區儲存大量煤炭能源。
在內蒙古的煤炭探明儲量中,低變質煙煤占了53%,褐煤占45%,煉焦煤占2%;全國煤炭探明煤炭地質儲量為10189億噸,內蒙古2247億噸;內蒙古煤炭工業發展迅速以我國第一大產煤地即鄂爾多斯為例,該市面積70%含煤,現已查出并在國家能源局備案的煤炭探明儲量4300億噸,約占全國的13%、內蒙古自治區的53%。“十一五”期間,該市煤炭產量從2005年的1.5億噸增長到2011年的5.97億噸,年均增長約7300萬噸。
從終端消費和中間消費占比來看,內蒙古煤炭產業已經把消費趨向轉向為發電,1995-2014年由43%上漲到53%。
二、基于內蒙古煤炭產業發展現狀swot分析
1、發展優勢
在全國各地來看,內蒙古自治區地理位置具有很大優勢,地理位置橫跨東北、華北、西北,東部有東北重工業基地還有濱洲線、京通線、通霍線等鐵路,臨有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工業基地,北部與蒙古國相鄰,東北部與俄羅斯相靠近,國境線長達4221公里,運輸煤炭也較為方便,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而且,內蒙古在絲綢之路建設中起著重要樞紐的作用。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運輸中,鐵路是運載量最大、最安全的交通運輸方式;內蒙古自治區也和境內外很多公司建立了很多良好的合作關系,在2016年9月與神華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在煤炭運輸領域達成很多共識,成為其合作伙伴;而內蒙古自治區在技術資源方面也得到了國家支持,經政府同意在2018年頒布《內蒙古自治區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一直到今年,全區鐵路承擔的大量貨物運輸能力明顯提高,公路貨物運輸方式結構調整明顯。內蒙古自治區因為地理的獨特優勢坐擁巨大的煤炭資源,還有國家的高度重視,所以煤炭運輸的發展前景是很好的。
2、發展劣勢
內蒙古的主要能源結構一直是以煤炭為中心,其他的比如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所占比重很低,而現如今新型能源發展迅速,會大大影響到煤炭的發展。新能源相比舊能源不同的是,煤、油等舊能源為不可再生資源,發熱量和燃燒效率不高,并且污染較為嚴重,新型能源較為環保,除核裂變燃料除外其他都為可再生資源。人們對新能源越來越重視,雖然煤炭資源現在也是很重要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煤炭越來越少,很有可能新能源就會替代舊能源;內蒙古雖然煤炭資源豐富,但是在交通發展很落后,特別是高鐵還沒有開通,嚴重限制了煤炭的運輸量和運輸速度,運輸方式還是比較單一,僅僅有鐵路和公路的運輸很難實現大宗運輸也達到不了市場的供給,而且鐵路公路運輸網的發展程度還不夠嚴謹,十分影響對外運輸。與此同時在面對全國性全球性跨國物流企業的進入,煤炭物流業的競爭更加激烈。隨著煤炭產量越來越大,運輸業發展的速度遲緩,在幾年內無法得到解決。
3、發展機會
目前對于煤炭運輸來說,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不超需求生產,不生產銷售劣質煤,鐵路貨物運費相對穩定,不會隨著油價電價的變動而改變,而且鐵路運輸量多,運費低,安全度也高于其它運輸方式。而公路運輸費用隨著石油的價格上下進行變化,運輸大宗貨物也遜色于鐵路運輸,也會受到天氣環境的影響,延緩配送到達的時間,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太多,所以鐵路市場化加強對煤炭運輸的發展很有優勢。建立鐵路總公司,市場化營銷,完善體制,調整好內部管理,提高運營動力,實現良性發展。鐵路走向市場化不僅可以促進煤炭產業發展,也方便了政府對鐵路進行管理,同時也可以產生相互競爭,從而提高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的發展。
4、發展威脅
由于內蒙古自治區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工業公司污染物不斷排出,大量的硫化物,可揮發的化合物造成部分區域的酸化,最近幾年也對草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地表水被污染、草原植被大面積枯竭,而這一系列的污染導致水資源也被破壞誘導出了草原荒漠化、沙漠化。煤礦礦山的開采導致植被被破壞,廢石、廢渣的物質發生流失,加大了土壤破壞。由于采煤的影響,煤系地層裂縫變多增大,水逐漸向下滲透,附近村莊的水井枯掉,水資源成為了關注的重點問題。從2002年起,煤炭行業發展迅猛,市場需求大于市場供給,很多企業發展盲目注重數量,忘記了產品本身的質量,導致煤炭嚴重供過于求,留下了產能過剩的問題,限制了煤炭的發展,煤炭價格大幅度下跌。
三、存在問題
1、運輸能力有限
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煤炭消費基地主要在東部,生產與供應在中西部,而鐵路也是煤炭運輸的主要方式,可鐵路運輸量占到了總量的75%以上,社會對鐵路貨運的需求不斷加大,比如在2003年1月,鐵路貨運滿足率為63%,同年10月下降到了30%,而且許多鐵路線早已飽和甚至超飽和。內蒙古的運輸一直相對落后,鐵路運輸能力遇到瓶頸,供需平衡收到破壞。
2、缺乏科學合理的統一規劃
我國大多數煤炭運輸企業只注意到如何擴大生產、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都對現代物流重采購、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物流操作這些理念很薄弱,并沒有放在物流運輸系統的運營中,因此導致物流運輸效果和理想有所偏差。
3、從業人員素質普遍文化低
內蒙古雖然煤炭運輸行業發展迅速,國家也十分重視,可由于對這方面文化教育投入方面相比其他省份較弱,加之煤炭工作環境較差,勞動力強,十分危險,使從事內蒙古煤炭行業的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不僅如此,熟練操作的工作者數量逐年減少,企業人才缺失導致內部技術難以操作。據相關統計,60%的煤礦產地沒有專業工程師或技術人員,因為薪資較高會吸引很多當地農民或者邊遠地區的打工人員,所以工作人員普遍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識較差。
四、對策
1、建立合同關系實現集裝化運輸
在煤炭生產企業和煤炭運輸企業企業之間建立合同關系,以現代物流系統為核心,實現共同賺取利潤為目的,通過改變運輸路徑和運輸方式進行計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可以采納集裝箱運輸方式,該運輸方式環保,減少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因為走班輪運輸,很少存在滯港現象,從而提高效率。
2、制定政策法規
現代物流運輸不僅要提高產業的生產率,還要提高客戶的服務質量,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樹立好現代物流思想,遵循市場規律,建立相關政策法規,制定長期計劃,在為內蒙古煤炭運輸產業長期穩定的高效發展基礎上,統籌全局,構建多層次體系,實現各運輸環節的高效率鏈接,鼓勵企業進行物流系統的調整,改變過去只注重生產銷售、放棄物流管理的一邊倒思想。
3、強化內部運輸組織和服務
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行業發展的同時應該也對其內部人員進行前期培訓,同時培養大量人才,這樣不僅解決的安全隱含問題,也為他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現代物流中物流服務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須以顧客為中心。所以,我們要把握好客戶的需求,無論是在質量還是能力上都要達到客戶的滿意。
總之,從近年來看,在國家的積極帶動下,去產能計劃實施的十分成功,煤炭運輸行業的利潤十分可觀,可如果讓煤炭運輸產業獲得長久發展,必須對存在的問題做出解決措施,對運輸方式進行改變,制定約束條規,企業也要重視對人才的培養,保障煤炭運輸企業的發展,徹底解決運輸方式、環境保護、人才培養等方便問題,才會有真正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130000 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