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樹
摘 要:蛋雞規模化養殖,有利于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提升收益,研究技術措施的完善與修正,可以直接使收益增加。本文根據養殖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出養殖環境與人員的管理、蛋雞的選擇、育雛、育成與生產的實際管理措施,為養殖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蛋雞;規模化養殖;溫濕度控制
目前,我國在養殖業還沒有專業技能與知識認證,所以專業化的水平顯得尤為重要。閱讀相關文獻資料,對市場進行調研調查,充分參與飼養與管理,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進而提高養殖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推動蛋雞規模化養殖管理。
一、養殖環境與養殖人員的管理
環境與人員會因具體養殖情況不同而產生很大的差異,但這又是養殖中最根本的管理基礎。本段著重闡述其注意事項與問題。為了自身經濟效益而盲目地擴大養殖規模,相同的管理條件下,使得封閉、半封閉的飼養環境得不到保障。例如,未及時的清理使得飼養環境變差增大了蛋雞的死亡率,顧此失彼。因此,保證環境的前提下,規模的變化與養殖成本息息相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平衡養殖環境的溫濕度,提升養殖人員的專業水平,確保蛋雞的規模化管理。
二、蛋雞品種的選擇
本著蛋殼不易破碎、早的開蛋時間、高的產蛋量、較強的抗逆性與抗病性等優點選擇。優先考慮較大的育雛基地蛋雞,這些基地在疾病防疫、衛生條件、消毒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較高標準,所育成的雛雞質量與成活率都較高,如:海藍褐殼蛋雞。
三、雛雞階段的常見問題與管理措施
1.溫濕度的管理。一個星期內的雛雞,應當將雞舍溫度控制在34℃,溫差±1℃,剛出殼的雛雞對溫度極為敏感,其自身釋放熱量極少,控制雞舍溫度恒定是決定著其成活率的關鍵。隨著雛雞生長,可適當緩慢降低雞舍溫度,一般每個星期下降3℃為宜,但要觀察小雞的表現而適當調整。雞在雞舍內均勻分布,睡眠狀態安靜,為合適溫度。如雛雞呼吸時張口,則表明溫度過高,需要適當降溫;如果呈現聚集的睡眠狀態則說明溫度過低,需要適當升溫。
控制合適的濕度在育雛期內也是很重要的管理要素。合適的濕度可以讓雛雞避免未能及時飲水所致的脫水現象。育雛濕度在10天內應當保持在60%~70%,最高不得高于75%,10天后,需要將濕度控制在55%~60%之間。
2.雛雞的飲食管理。雛雞進雞舍后,第一次飲水應在1h內。兩種飼水方案供參考,維生素群和等滲透壓的鹽水及葡萄糖連續飼飲2周,或者使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飼飲2d。雛雞開食時間應當控制在飼水后的1~2h為宜,過早則容易引發雛雞腹瀉,過晚則不利于雛雞飼喂管理。少喂、勤喂是喂食管理措施中最基本的原則。首次喂食必須使用易雛雞消化的飼料,兩次后可以改用雛雞食用的全價料,每周補飼1次砂粒,幫助消化。
3.通風與飼養密度的管理。密切關注3d飼齡后的雞舍空氣質量,如果可以明顯聞到臭味,甚至呼吸受到影響,并伴隨刺鼻流淚,則應當通風,此時有害氣體已經處在超標范圍。通風時間宜在室外與雞舍內溫度相差不大的時間進行,如,中午通風可以減小通風對雞舍內溫度的影響。
15日齡前雛雞飼養密度應保持在40只/平方米。之后,逐漸降低飼養密度以保證雞群能正常覓食,良好生長,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雞病的傳播。
4.控制光照時間。光照強度適宜控制在20~30lx,以使雛雞更好的適應環境,前3d應保持每天23h光照時間。隨后光照強度與時間逐漸降低。
5.雛雞的免疫及衛生消毒的管理。飲水、滴鼻為首選免疫方式,這可以盡量避免強烈的應激反映給雛雞帶來的傷害。雛雞室的消毒必須要無死角,任何消毒不到位的情況對雞群來說,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每個雞舍由指定飼養員管理,嚴禁非飼養員進出,且避免飼養員串舍管理。育雛室內的用具也需要專室專用,消毒。環境消毒首選噴霧方式,用具消毒首選浸泡方式。消毒劑使用刺激小,效果佳的為宜。
6.雛雞用藥的措施。多關注雛雞情況,發現異常反應立即隔離查看診斷治療。
四、育成雞飼養管理
1.過渡期的管理。兩個月齡的雛雞逐步成為青年雞,雞舍溫度控制在15~22℃即可,養殖密度宜選擇15只/平方米。
2.密切關注生長狀況。育成期間生長狀況極為重要,它關乎未來的產蛋率。關注其體重、骨架充實程度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飼料成分,為未來產蛋打下堅實的基礎。
3.光照時長的管理。育成期蛋雞已經不向雛雞那樣需要長時間的光照,相反,長時間的光照會使蛋雞性成熟加快,提前進入產蛋期,這樣降低了產蛋質量,縮短了產蛋期,減少了經濟效益。
五、生產蛋雞的飼養管理
1.開產前后的飼養管理。處于14周齡的蛋雞,可以由平養轉為籠養,這一時期養殖戶需要保證飼料營養的供給,尤其是維生素與礦物元素的添加,以保證蛋雞體重的健康增加,這樣可以盡可能地使蛋雞產蛋量最大化。
2.產蛋高峰期的飼養。這段時間雞舍是忙碌的時候,環境條件波動也會較大,蛋雞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大,這時要嚴格控制環境狀況。保證雞舍衛生,及時清理一切廢物。控制室溫在15~23℃,濕度在60%~70%,飼養密度控制在4只/籠,光照時長16h,強度4W/平方米。
產蛋率與日公糧息息相關,科學計算飼料中的成分比例,以促使高產期的到來。在蛋雞的產蛋高峰期,應該補充充足的鈣、磷以及維生素,以滿足高峰期蛋雞營養需求,保證大產量與優產量。
3.保證產蛋率。開產300d后,產蛋率漸漸下滑,此時判斷淘汰蛋雞的時機可以優化雞舍效益。根據產蛋率、雞群健康狀況、市場價格等因素,評估淘汰蛋雞數量,最大程度優化蛋雞產蛋率,進而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蛋雞規模化養殖過程中,從地址的選取、規模大小的確定、環境的保障、蛋雞品種的選擇,到雛雞的飼養再到產蛋,每一步都緊緊相扣,最終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淘汰蛋雞。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積累,最終才能在規模化的養殖中,實現收益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帆.蛋雞規模化養殖管理措施[J].養殖與飼料,2019(10):40-41.
[2]張春麗.淺談蛋雞規模化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2019(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