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和
摘 要:環境問題成為了當前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同時更多的人也開始關注環境問題,林業建設是環境保護事業中一項重要的工作環節,我國各個地區開始加快種苗繁殖的腳步,找到一條適合我們國家的發展道路。本文首先分析了林業種苗的重要性,陳述了現階段種苗繁育技術并提出一定的改良方法。
關鍵詞:林業;種苗;繁育技術
我國要想提高林業建設,不能僅僅擴增林地種植面積,同時還要保障造林質量,加強森林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從而能夠運用林業建設處理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林業建設有關部門要樹立“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的管理理念,加強對林業樹種質量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林業種苗繁育技術,進一步提高造林質量。
一、林業種苗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林業種苗在現代林業發展和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林業的發展同時還能帶動我國種植業和農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我國經濟的提高。我國林業經濟的增長主要是從袁隆平教授研發出雜交水稻技術開始的,雜交技術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林業的發展。并且現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推進,更加凸顯了林業種苗的重要性,政府部門要想更好的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首先要提高林業種苗質量,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林業經濟發展。從當前國際形勢上來看,國家擁有的林業資源更豐富,在科技研發方面的水平也就越高,更容易研究和開發新品種新技術,從而不斷提高國家之間的競爭能力。
二、林業種苗選育技術
1.引種。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已經開始引進楊樹、桉樹等樹苗,這種樹苗對我國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我國又引進了桃花心木和濕地松等樹苗,并且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和氣候引入了特定的樹種進行培育。
2.選擇培育。種苗的繁育方式主要是通過選擇林分為主要方式,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提升改良了種植區域。在八十年代初期樹苗的培育方式也得到了相應的改進,開始采用嫁接的方式。杉樹苗具有很好的環境耐受性并且成活率較高,所以在九十年代人們更加重視對杉木樹種的培育和繁殖,科學技術人員還對落葉松、楊樹等樹木進行種子技術改良,這樣能夠很好地降低植物的蟲害現象和發病率。雖然現在很多樹苗都有很好的環境耐受能力,但是由于各個地區的環境條件相差較大,所以地區在選擇樹苗進行種植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樹苗進行種植,從而能夠更大程度利用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3.雜交育種。雜交水稻培育成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雜交技術,雜交技術能夠很好地提高植物的各項性能,雜交技術對楊樹育種技術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能夠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這樣一來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后期人工護理費用。雜交技術還能加快樹木的生長速度,在獲取相同養分的情況下生長效率更高,所以能夠很好地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保障我國生態環境系統。
4.育苗繁育技術。育苗繁育技術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播種技術和育苗技術,相關技術部門為了進一步提高樹種質量增加了樹苗的參量,并對樹種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工作,并且隨著科技的提升我國研究出催芽技術,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樹苗的生產量,而且隨著植物克隆技術的不斷成熟,插條生根技術得到了很好地應用,大大減少了樹種培育過程中資源的消耗,同時樹種環境因子也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三、種苗培育技術
1.種子方面。種子采集技術能夠很好地提高樹苗產量和質量,種子采集技術也是樹種繁育的核心。技術人員要在種子采集過程中加強對種子產量的檢測,防止采集工作比較盲目。技術人員還要選用合適的采集工具并且在合適的時間進行采集,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種子的優良性能。種苗培育對種子的要求比較嚴格,所以技術人員一定要保障種子的質量,要對采集的種子進行多次篩選,這樣就能很好地保障種子的質量。同時種子相對于樹木來說耐受性相對較差,并且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才能更好的進行生長發育,所以技術人員要合理的選擇種植區域,而且還要根據本地區氣候條件和土壤成分來進行判定,對一些環境較差的地區,技術人員可以首先對種子進行培養,當種子成型之后在進行移植。
種子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為干藏法和濕藏法,對于一些水分含量比較低的種子可以首先進行晾曬處理,將種子內的水分蒸發之后再進行儲存,在存儲過程中技術人員也要保障儲存倉庫處于一個干燥環境。技術人員在選擇種源時,應該多選用一些抗寒抗旱較強的種子。
2.培育技術。培育技術要求工作人員首先確定種子種植區域,并且分析種植區域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之后在根據種子的特性合理的選擇化肥進行培養,這樣能夠很好地提高種子的發育狀況,技術人員在施肥過程中也要按照以往的經驗核對種子的實際觀察選擇更合適的時間來進行不同步營養素的添加,并且添加的量也要根據種子自身特性進行添加,防止出現燒苗情況出現。
3.育苗技術。育苗技術就是指對樹苗的栽種或者移植,技術人員在進行育苗時要根據種子的特性來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育苗技術,這樣才能提高樹苗的發芽量,樹木的發育階段主要分為四個時期,第一階段就是苗期,這個階段是種子剛剛萌芽時期,需要較為豐富的營養物質,第二階段是幼苗期,這一階段的樹木相對成熟,對環境的耐受能力也相對較強,第三個階段就是植物的生長期,這一階段植物也需要大量的養分,并且工作人員還需要根據植物的特性添加不同的營養物質,最后一個階段就是后生長期,在這個階段植物已經能夠利用自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進行自己給足,技術人員只需要對種苗進行觀察和記錄就可以。種苗在栽種之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要挑選一些較為優質的種苗,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植物的生長。
四、結語
種苗的培育工作是推動現代林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時還是促進我國生態文明發展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國林業工作人員要不斷加強對新技術的研發工作,培育出更加優良的種苗,并且有關管理部門也要加強對種苗培育的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種苗的管理機構切實落實國家頒布的法律政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種苗質量,推動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艷玲.林業種苗繁育技術[J].江西農業,2019(04):63.
[2]宋書平.林業種苗繁育技術初探[J].農民致富之友,2017(15):149.
[3]張軍.造林中種苗繁育技術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09):263.
[4]郭科研.林業種苗繁育技術淺析[J].農業與技術,2015,35(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