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萍
摘 要:針對于目前我國的生態景觀林改造項目的發展趨勢而言,需要不斷拓展新思路新方法來改進和完善其配置和管理。文章通過對生態景觀林改造項目樹種的選擇和配置進行下述幾個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為其發展提供更多的優化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生態景觀林;改造;樹種;選擇和配置
生態景觀林改造項目的優化實施,能夠行之有效的滿足我國的綜合發展需求,通過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樹種配置模式來為健康、綠色、穩定的生態景觀林改造的基本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一、生態景觀林改造項目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目前,我國生態景觀林的結構劃分依然不夠明確和合理,森林景觀重點以松和杉木為主要形態,但是其對于季節性的變化有一定的缺失,并且植被的類型和層次化結構過于簡單,這會極大程度的導致景觀的效果不夠理想。并且林下地被的植物種類偏少,無法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飛鳥和野生動物的遷徙,會造成整個森林群落當中物種稀少的情況。在林區改善環境難以發揮作用并且生態效益較少的形態之下,會使得森林景觀的價值趨于下降。同時,我國諸多的地區仍然存在松材線蟲病的現象,其表現為蔓延速度快,且有關防治措施較為欠缺,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此外,還容易引發一定的災害和損失,在目前我國生態旅游領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之下,關于生態景觀林的建設依然存在著較為單一的植物景觀形態,這使得游客無法產生強烈的觀賞欲望。因此,相關人員要加強對生態景觀林改造項目的力度,促使在改造和選擇樹種的科學研究當中,進行切實有效的工作促使其能夠優化發展和配置。
二、林相的基礎改造分析
1.尊重自然規律、合理的進行改造。在自然發展的過程當中,首要任務便是進行對自然規律的把握和判斷,通過合理的安排來進行生態景觀林的建設和發展。在樹種混亂交錯的狀態之下,要進行有效空間、水、營養的共同吸收來實現理想的結構劃分和平衡。實現因地制宜的理念做出針對性、科學性的改造,不斷加強水流和植被的相互結合,致力于體現動靜結合的視覺效果來增加景觀的獨特美感。
2.完善景觀、生態、經濟效益相適應。通過對林相的具體改造措施,有效的實現對植被以及周邊環境的建設,在解決單一形態的發展之下努力為景觀的復雜多變和層層深入做出基礎的景觀質量提升,依據森林景觀的不斷優化和發展促使結構能夠進一步的完善發揮更多的優勢。并且在提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可以不斷加深經濟的收入和支配,促使景觀效益能夠同經濟效益得到行之有效的共同提升。
3.速生樹和慢生樹的合理配比。要想切實建設我國生態景觀林,就需要把握長遠目光來構建完整的體系和框架,實現這種有效的遠近結合,促使景觀的層次感能夠有效的突出和實現,并且利用種植生長速度快和生長速度慢的樹種進行相互結合,來體現豐富的層次感。在重點把握和分析速生樹和慢生樹的搭配比例中要進行一定的科學配比,使得其能夠適應環境和氣候的發展,以此來完善生態景觀林的具體改造任務。此外,植物景觀的自然變化和生長能夠為生態景觀林的改造帶來多樣性、豐富性、可觀性的有效發展和改變。
三、樹種的選擇方式
1.完善適地種樹。在選擇和尋找相適應的鄉土樹種過程之中,要切合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來進行各個方面的綜合分析和把握,制定和選擇相對應的樹種。可以說,鄉土樹種對于氣候和土壤的適應力度較強,并且其病蟲害減少,在實際的應用當中能夠展現出一定的優勢和抗逆性發展,是具有一定特色的樹種選擇。同時,在具體的樹種苗源選擇當中,要依據植被和栽培管理工作的有效展開,來極大程度的節省時間、資源、力量等等,促使形成鮮明的園林樹木進而發揮其優勢作用。只有積極主動的把握適應的地點進行樹種的選擇和培育,才能夠促使樹種在自然的生長過程之中獲得更佳的景觀效果,為提升生態景觀林的建設質量切實有效的提供基礎的工作服務和保障。
2.植被和物種的多樣性發展。關于種植植被的豐富多樣性發展,要求有關人員在進行生態景觀林改造項目中加強對樹種的優化選擇,不能只局限于單一的選擇模式,而要積極有效的實現多種特征的植被和樹種的配合,通過綜合利用發揮極致的優勢,使得人們在自然力量作用和發展當中體驗到生態景觀林的獨特魅力,以此來幫助我國生態旅游文化的不斷發展和促進。面對我國多種多樣的樹種類型,要求有關人員積極做到加強和豐富物種的具體形態,在進行實際的設計中實現植物的綜合種植,使得在共同發展的基礎上能夠使其產生巨大的效果體驗和感受,以此來收獲生態景觀林的優化設計的具體發展。
3.合理的密度控制。在生態景觀林的樹種選擇當中要積極有效的實現對其的優化配置和升級,促使能夠形成健康的發展形態和趨勢。例如,上層進行松杉的種植,并且形成一定的間距保持或者進行種植鄉土物種。接著在下層的植被選擇中實現合理的間距把握,做到有效的補株工作。依據這用合理的密度種植來確立更多的種植形態和發展,通過實現多樹種的有效種植,要求有關人員在具體的操作和實際當中積極的建立其位置關系的聯系和分布,幫助各個樹種能夠在自我生長的過程當中順利實現自身的發展,在不影響個體景觀的功能欣賞基礎之上,來構建每個樹種發揮其不同的生態景觀功能,促使我國的生態景觀林能夠獲得豐富的形態特征。
4.注重景觀的獨特美感。要盡可能多的注重生態景觀林的優化建設,發揮其優勢和效果提升可觀賞的美感形態促進其優化發展。并在出口和入口的公共活動區域,以及人流集散的地方進行一些本土花木和叢林植被的種植,提升一定的群植效果。不僅可以幫助實現觀光和道路的有效分離,還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可觀賞的美感。促使游客能夠根據整體的游覽路線來實現對種植花木的欣賞。例如,對于木槿花的種植,其花季為夏季和秋季兩個季節,并且在色彩和種植方式上,都能夠形成獨特的觀賞效果,為游客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
5.預期的效果呈現。目前,在我國生態景觀林改造項目中要實現合理的對樹種進行結構配置,促使其能夠產生更加完備的生長形態。在這具體過程中要將單層植被結構行之有效的改造為復式植被結構,通過這種樹種配置結構的優化提升生態功能,以及構建完備健全的生態景觀林的改造。可以說,加強對樹種的科學配置能切實有效的幫助森林完善其自身的形態結構和具體發展,在提升可觀賞性的同時也能夠切實有效的完成景觀的質量問題。通過一些新型樹種的設計和構建,促使在生態景觀林的建設當中獲得更多的發展并有效的吸引游客的需求,完善生態景觀林的樹種配置實現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的綜合能力,并且其在優化發展中也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為我國的旅游開發建設和生態資源把握良好的結合和改善,促使生態景觀林改造項目能夠順利的進行和建設。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有效的了解和掌握生態景觀林的不足之處和問題,完善和提升改造思路,通過對未來發展的預測來進行切合實際樹種選擇,來增加生態景觀的效果,并且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勇忠.生態景觀林改造項目樹種的選擇和配置[J].新農業,2017(1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