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玉

摘 要:近幾年山東省發生松材線蟲病疫情,自膠東半島向西、南方向蔓延至日照市中西部山區,尤其是日照市多是山區丘陵,松樹面積較大,松材線蟲病給本地造成很大的危害。松材線蟲病又稱松樹萎蔫病,是我國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屬于檢疫性病害。
關鍵詞:松材線蟲病;特性;危害;措施
一、生物學特性
松材線蟲成蟲體細長約1mm,雌蟲尾部近圓錐形,末端圓。雄蟲尾部似鳥爪,向腹面彎曲。雌雄蟲交尾后產卵,每只雌蟲產卵約100粒。蟲卵在溫度25℃時30小時孵化,在溫度30℃時,線蟲三天即可完成一個世代。幼蟲共4齡。生長繁殖的最適溫度為25℃,低于10℃時不能發育,28℃以上繁殖會受到抑制, 在33℃以上則不能繁殖。在本地松墨天牛是它的主要傳媒昆蟲,致病力很強,寄主傳播較快,一旦發生,治理難度很大。
二、危害癥狀
日照市屬于低山丘陵地帶,暖溫帶濕潤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2.7度,年平均降雨量768mm。日照于2014年發現松材線蟲病,多為赤松片林,氣候適宜是松材線蟲發生繁衍的主要先決條件。發生地帶為山坡嶺地,松闊混交林,郁閉度0.5~0.8,海拔270~490米。每年春季松墨天牛攜帶傳播,病原線蟲通過松墨天牛補充營養從傷口進入松樹木質部,寄生在樹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導管阻塞,植株失水,樹體蒸騰作用降低,樹脂分泌減少。從松樹外形看,針葉黃褐色或紅褐色、萎蔫下垂,沒有樹脂分泌物,在樹干上可觀察到天牛侵入孔或產卵痕跡,病樹整株干枯死亡,且紅色針葉當年不脫落,松樹木質部呈藍色。
三、防治措施
1.伐除病死松樹并銷毀。本地發生區域內樹種間雜,闊葉樹較多,每畝松樹10~50株,適于擇伐。在冬季11月初集中對疫區內的所有病死松樹進行采伐,松墨天牛羽化期在3月底,必須于3月底前完成除治任務。我們全部采用人工作業,利用油鋸刀具等進行采伐,并按照當日采伐當日就地處置的要求進行除治,由于山地陡峭,作業困難,成本較高。伐除后對直徑超過1厘米的枝椏進行全部短截,運送至粉碎地點,就地全部粉碎(削片),實行全過程現場監管,保證疫木不外傳。
然后進行伐樁處理,伐樁高度不超過5厘米,對于不能刨除的樹樁,按照伐樁直徑每10厘米1個孔的標準打深度10厘米的滲藥孔,滲藥孔注滿藥液,藥液濃度為1:1:5倍的氧化樂果、毒死蜱、柴油混合液,用0.8毫米厚度的塑料薄膜覆蓋包扎,然后覆土20厘米,并全部拍照定位。
2.藥劑防治。疫區內剩余的松樹及附近松林,采取無人飛機施藥防治。根據防治需要確定防治區域后,在松墨天牛羽化初期,三月底到四月初,用高效低毒、不破壞環境的緩釋型藥劑高效氯氰聚酯和滅幼脲,連續2次施藥噴灑,效果較好。也可打孔注藥預防,根據樹體大小,在樹干上打多個1厘米寬的孔,方向斜向下,注入低度內吸性的農藥,用塑料薄膜包嚴綁緊。
3.誘捕器誘殺防治。我們還利用誘捕器誘殺的辦法,在松墨天牛羽化前1-5天放置,每10畝可放置一套,每套之間的距離100米左右,并衛星定位,繪制位置示意圖。誘捕器設置在林中相對開闊且通風較好區域,垂直懸掛,下端距地面1.5米左右,并及時更換誘芯,定期收集和處理昆蟲,統計昆蟲誘集種類和數量,此法作為輔助防治辦法。
4.立式誘木引誘防治。在松墨天牛羽化前的三月初,選取發生區域內衰弱松樹設為誘木,在誘木胸脛部環剝10cm寬的環剝帶,環剝深度至木質部。誘木每1畝設置1株,并對每株誘木進行編號和衛星定位,在松墨天牛非羽化期,將誘木逐一伐除后全部進行粉碎(削片)處理,不帶出疫區。
5.天敵防治。作為松材線蟲病預防區內控制媒介昆蟲種群密度的輔助措施使用,適時釋放管氏腫腿蜂進行生物防治,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