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華
摘 要:近年來,特克斯縣結合當地氣候特點,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因地制宜,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積極引導農牧民種植旱田小麥,鞏固和穩步推進旱田小麥種植基地建設,對促進當地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現結合實踐對當地旱田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旱田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旱田小麥是特克斯縣的糧食作物之一,年均種植面積在7萬畝左右。但在旱田小麥種植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選種、水肥、光照、土壤、播種等等多方面,優良的小麥種是確保旱田小麥高產的前提,充足的水肥、光照以及肥沃的土壤,后續的播種、田間管理工作等等,不僅是保證小麥的正常發育的關鍵,也是旱田小麥實現高產的保障。因此在旱田小麥的種植過程中,要想實現其優質高產的目標,就需要綜合多方面的他因素,有針對性的進行栽培工作,保證其優質高產。為有效提高特克斯縣旱田小麥產量及品質,增加農民收入,現將旱田小麥優質高產模式化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科學選種
為了提升小麥的整體產量,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科學選種,一般情況對于先進示范基地栽種的優良品種進行優先考慮。目前在市場中小麥品種多種多樣,因此在進行種子的選擇時應該考慮到本地的環境特點、土壤情況以及氣候條件等因素,選種工作做到因地制宜。為了保證幼苗能有最好的生長狀態,在種植過程中能夠實現健康的生長,在播種前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在選種的時候,應該剔除掉有破損并且干癟的劣質種子,留下完整飽滿的種子,保證幼苗能夠均勻生長。此外,在播種之前還應該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或者農藥拌種,這樣不僅能有效的防治病蟲害,還能提升種子的發芽率,從而讓種子的生長質量得以提高。特克斯縣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特昭盆地東端,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處于逆溫帶控制區,是典型的北溫帶大陸性氣候,日光資源豐富。全縣年平均氣溫5.3℃,極端最高氣溫36.7℃,極端最低氣溫-33.4℃,≥10℃有效積溫2292.2℃,年均日照時數2732.2小時,年平均蒸發量為1456.8毫米。旱田小麥是當地的重要農業種植產業,為提高旱田小麥的種植產量,可以首選寧春4號一代、二代良種等代表品種進行種植。
二、整地施肥
1.旱田種植小麥有條件時應選擇低洼地段或東半坡,地塊最好隔年種植或撂荒一年或前茬油菜、胡麻等雙子葉作物,重茬不超過2年的耕地種植春小麥。耕地前施足底肥,基肥的施入量要充足。一是有機肥的施用量要適當提高。有機肥具有肥效長、養分全、培肥土壤等優點,對改良土壤有很好的作用,因而要增施有機肥,一方面多積造農家肥,另一方面利用秸稈還田,三是合理施入化肥。按照控氮、穩磷、增鉀的施肥原則,畝施入二銨10~15千克,硫酸鉀3~5千克,復合肥10千克。耕深達到25~30厘米。或用作種肥施入,肥種分箱施,施肥深度8~10 厘米。
2.整地:適時提早翻地,整平地塊。如果連續多年采取旋耕的方式整地,則會造成土壤耕層變淺,對小麥根系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小麥生長后期容易出現早衰、倒伏等現象。翻地之前要根據前茬作物秸稈還田情況適當增加耕作深度。耕地要求深耕、耙透,確保土壤上松下實,沒有大坷垃,質量達到“齊、平、松、碎、凈、墑”六字標準,呈待播狀態。
三、播種
1.旱田小麥播種,必須采用頂凌播種技術,頂凌播種就是最大限度地提早春小麥播種期。春季當地表凍土層開始融化3~5厘米時,將種子播在3~5厘米以下還沒有完全融化的凍土層上,使種子在較冷涼的條件下萌動。頂凌播種的基本要求是冬前將待播地塊施足底肥后秋翻耙平,開春后選擇適宜播期直接播種。播種后及時進行鎮壓保墑。在冬季積雪較少的地方當開春地表解凍3~5厘米時及時播種。有些土壤粘度較小的地方早晚地表結凍,可利用午時解凍的有利時機抓緊播種(以土壤不沾播種機械為宜)。特克斯縣春小麥頂凌播種最好在3月中下旬-4月上旬。
2.種子處理:播前小麥種子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或拌種雙拌種,防治小麥銹病、散黑穗病、赤霉病等,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2~0.3%。
3.播種量:28~30千克。
4.播種方法:采用機械條播,等行距播種,行距15 厘米,采用重復二次播種,播深要保持2~3厘米。
四、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輕施苗肥:基肥量較大的田塊,可以不追施葉面肥,若需追肥每畝噴施磷酸二氫鉀100克或其它腐殖酸類葉面肥適量。
2.化學除草。莖葉處理:禾本科雜草的防除,在雜草3~5葉期,每畝用驃馬45~60克,兌水噴灑防除。
雙子葉雜草防除:小麥拔節前,每畝用二甲四氯鈉水劑80克,兌水噴灑防除。
如果禾本科雜草和雙子葉雜草同時防除,畝用驃馬70克加二甲四氯鈉水劑100克。
注意事項:
(1)在鄰近雙子葉作物(油菜)地塊的春小麥田,防除雙子葉雜草,禁止使用2.4D丁酯,因2.4D丁酯藥液漂移后對以上雙子葉作物產生藥害。
(2)防止器械產生藥害。注意噴霧器單獨使用,噴過2.4D丁酯的噴霧器嚴禁再用于油葵、黃豆、油菜等雙子葉作物田間使用。
3.揚花成熟期管理。追肥:輕施苗肥:基肥量較大的田塊,可以不追施葉面肥。每畝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80~100克。重施拔節肥,結合澆二水或三水每畝施尿素5~8千克或進行葉面追肥。根外追肥:揚花至灌漿期,每畝噴1次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加速樂硼40~50克。既可延長灌漿期,增加千粒重,提高產量,又可減輕干熱風的危害。
五、病蟲害防治
我縣小麥主要病蟲害有葉銹病、散黑穗病、赤霉病、麥蚜、皮薊馬。
小麥病害在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小麥蚜蟲、皮薊馬達到防治指標,每畝用2.5%敵殺死30克或2.5%功夫乳油20~40克兌水15~30千克噴霧。
白粉病、銹病發生地塊,畝用15%粉銹寧50克或25%的粉銹寧30~40克兌水15~30千克噴霧防治,在小麥抽穗20%時及時噴50%純白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連噴2次防治赤霉病。
六、收獲
適期收獲,因為收獲過早或者過晚都會對小麥品質及產量造成影響,機械收獲在小麥完熟期進行,去雜保純,盡量減少機械收獲造成的產量損失。旱田種植小麥雨水好的年份畝產300千克以上,偏干旱年份畝產200-240千克。
參考文獻:
[1] 劉愛婷.強筋小麥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要點[J].現代農村科技,2018(10):10.
[2] 王昱潔.淺談優質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家之友(理論版),2018(9):20.
[3] 程昕,劉偉,鄭磊.冬小麥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要點[J].種業導刊,2019(4):24.
[4] 劉少華.優質高產小麥栽培技術要點[J].河南農業,2017(7):48-49.
[5] 何憲平,李明芳,薛鳳梅,等.旱地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