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高速,在此背景之下,國家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旨在遵循可持續性發展的同時,幫助林農提高自己的收入,并且優化林農在發展農業過程中的生活水平。因此,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變得尤為重要。本文簡要分析深化集體林權相關政策及制度改革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并以障礙為出發點,研究解決的措施。
關鍵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障礙;措施
貫徹落實科學的林業發展觀念,爭取實現小康生活對社會和林業發展提出的戰略要求,就要抓住時期和機遇,爭取將森林資源開發推進到經濟條件跟不上的農村地區,完成新農村建設基礎性和戰略性目標。相信,在思路上不斷創新,完善和優化措施,能夠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上取得一定成效,緩解當前林農的一些經濟問題。推進連鎖服務,將林業的自然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將區域具備的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推進林業發展的經濟優勢。
一、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礙
1.林業上的資金管理不夠完善。
林業生產和推進的十分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經濟條件上的資金,這也是深化我國和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順暢的助推劑。不過,因為林業發展和生產的性質比較特殊,需要考慮到森林內部的生長周期、生產當中存在的風險、資金回收的時期長短等,清除這些可能會影響到我國和區域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絆腳石尤其重要。
從一方面來看,林農在進行林業發展的時候,需要購買必需品,比如說樹苗和肥料,并且造林后撫育、人力工資等后期維護,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這部分投資的回報期是相對比較長的。但是,林農自己的收入并不高,更達不上這些資金的費用和承擔,導致不少林農必須通過貸款來實現資金投入。部分林農知識水平不高,在林權抵押的時候可能會誤輸信息,導致林農的真實信息與銀行內部存在的信息有所誤差。此外,貸款手續過程繁雜,林農貸款時遇上的負責人態度不太好,或者還有其他原因,使得林農貸款的數額沒有達到預期的想法,在后續的林業發展資金投入上無法跟進。資金管理不夠完善,也會導致林權抵押貸款的規模有所減小,使得融資渠道除了貸款之外更為單一。這樣一來,民間信用融資困難,林農還會陷入銀行貸款難,使得林農面臨兩難地步。除此之外,部分地區的林農無法支付森林生態發展中需要投入的資金,補償機構也不能有效下達資金,使得資金管理更為混亂。
2.林業上的風險管理不夠完善。林業生產本來就比較脆弱,不僅要面對生產過程中的管理風險和技術風險,除此之外還要全面考慮生產前和生產后存在的風險,比如說自然風險和社會上的市場風險。并且,林業生產的這些風險應對能力還處于相對比較薄弱的時期,林農對資金、融資和貸款的承擔風險能力也更為薄弱,使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其以風險管理的關注度。不過,森林風險管理和保險制度管理都還處于初步實驗的階段,缺乏一定的經驗來應對以上的風險,也缺乏經驗去做到完善的防災減災。
3.林業中的認知管理不夠到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政策推進還不夠到位,使得林農對這一改革政策的實施都認識不到位,使得林農的整體文化水平和認知能力不高。另外,導致林農認知不普遍的原因,還可能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的內容較為復雜,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比如說林農比較了解貸款,但是對于林權抵押貸款卻不甚了解,甚至難以真正地理解到位;而銀行方面認為林權抵押貸款的業務存在一定風險而不大力推廣,甚至不受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因此,林業中認知管理不夠到位,究其原因就是宣傳力度和手段不到位,宣傳對象和強度不到位,難免會使得林農認知上產生很多不理解和偏差。
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1.出臺優惠的貸款息貼政策。為了激發和引導林農積極參與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可以出臺實施一些惠民的林權抵押貸款政策,也可以進一步對符合條件的林農采取貼息政策和補貼政策,體現國家對林業發展的重視度。比如說,準許擁有一定規模林權的林農以林權抵押的方式去辦理貸款,優惠或減免其在森林資源評估等一方面的開支。對于小規模低收入的但具備勞動辦的林農來說,可以鼓勵其辦理小額貸款,優化評估程序,比如說2萬元以下,對其執行基準利率;再由縣政府或農村信用社提供基準利率為50%左右的貼息。除此之外,可以積極鼓勵林農投針風險較小的林業行業,比如說農家樂和特色產品等。
2.推進林權抵押貸款的政策和工作。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林權抵押貸款應該是亮點,雖然林權抵押貸款這樣工作已經實施,但是步伐還不夠迅速,沒有達到一定的工作目標和任務,這就要求了要推進林權抵押貸款的工作。比如說,規定每個市都要選擇合適的縣或市,作為林權抵押貸款工作實施深化的示范點和實驗點,保證在年底前完成主要的試點工作和任務,落實到位貸款工作。對于已經開展試點的市和縣,可以加大推進目標,爭取貸款規模逐步擴大。同時要制定貸款后資金使用的監管制度,對資金挪用、使用不當等現象進行規避。
3.強化推出的政策,推進林業經濟發展。經濟發達水平不高的縣,要提供特別的扶持項目,將資金落實到位,通過改變林農的資金問題來整合農業發展,重點扶持農林園區的友好建設,鼓勵集約化經營管理,在落實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推出專業并可實施的操作規范,才能推進林業經濟發展。
4.深化林業隊伍的建設。在出臺、推進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森林資源的經營主體會變得多元化,已經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和框架,使得各個地區紛紛適應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新形勢,開始進一步加強并轉換了發展形勢。在此基礎之上,林業隊伍的建設和加強變得至關重要,必須落實必要和重要的人員,使得林權管理的機構更為完善,使人盡其責、人盡其用,切實地負擔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
三、結語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步伐中遇到的主要影響是農村林業發展問題,而主要限制的因素就是林業資金有限,貸款政策不夠惠民。林業生產周期長,在進行林業管理的時候,總會應對資金管理不夠完善、風險管理不夠完善和認知管理不夠到位等問題。但是,通過有效的措施,正確的引導,強有力的監管,實施惠民的貸款政策和深化相關政策,能夠加快發展的腳步,改善并提高林農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白蕾.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助推林業發展——本刊記者專訪省林業廳副廳長胡俠[J].浙江林業,2018(08):4-5.
[2].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實現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J].河北林業,2018(06):1.
[3]鄭容坤.論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生態文明建設——以福建省為研究對象[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1(02):62-69.
[4]肖欣偉,黃蕊,肖晶.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礙與措施[J].經濟縱橫,2017(04):54-58.
作者簡介:戴雯雁(1977-)女,本科,林業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