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四川省隆昌市第七中學,四川 內江 642153)
高中政治作為中學教育的一門重點學科,對學生基本公民政治素養之養成,對社會整體政治法律觀念之提升,對學生愛國情懷、集體意識之升華具有關鍵性意義。而高中政治近幾年的考試命題,也多側重對學生綜合政治視野、學科專業素養方面進行考察,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材料分析、背誦知識重組。很多學生也感覺到這種高考形式的轉變,明顯的表現為學生仍然按照傳統背誦的方式來應對政治學科學習,但是遇到問題總是無法準確全面地用政治專業術語規范作答,普遍的困境就是,課本教材背得滾瓜爛熟,卻仍然不會答題,考試一塌糊涂。考試不是目的,但是能夠檢測出目前學生學習政治的問題與誤區。
解決以上問題,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不當之處,以嚴謹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重構知識體系,建構清晰的知識框架,弄明白政治學科知識與現實問題的緊密關聯,搞清楚內在的含義概念,真正把哲學、文化、政治與經濟等政治模塊與社會現實融會貫通,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建立整體學科知識格局。筆者認為,離不開兩種教學方法的落實。
首先,實踐教學方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從新課程理論體系在高中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課堂的落實,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提實踐教學,并且把實踐教學作為總的目標歸在每個學科的教學追求上,但是結合學科的特殊性開展起來的實踐教學,卻顯得尤為單薄。例如,實踐教學追求學生的親自實踐體驗,有多少中學真正把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了呢?實踐教學側重學生來自生活的感性經驗,有多少課堂真正把重點放在了學生的直接體驗上呢?確實,高中學業負擔很重,在短時間內,需要把每個教學模塊講清楚,讓學生牢固記憶,但是,僅僅憑借課堂理論講解,學生在認知層面的反復記憶,真的就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標嗎?現實的回答是否定的。目前的政治教學缺少實踐教學過程[1],學生能背下來一個國家的國體、政體,能夠在概念上講明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之間的區別,但是在實際應用,解釋現實問題的時候就茫然不知所措了,這就是缺少實踐體驗的惡果。
那么如何具體展開高中政治的實踐教學呢?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聯系當下社會現象來闡述政治概念,為學生樹立現實的政治學習理念。當前政治教材的事例很多都需要隨著社會進步更新,但是社會是千變萬化的,尤其隨著網絡的迅捷發展,信息瞬息萬變,教師要善于從眾多的現實信息中捕捉具有教學價值、具有普遍性的內容,采擷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豐富教學內容,使其更具時代性,激發學生的實踐學習需求。第二,高中政治學科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就是文化生活,文化與學生的生活更是緊密聯系的,從這個模塊切入,創新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既符合當前國家高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又具備很強的現實操作性。文化就在學生的身邊,我們的校園生活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文化[2],例如傳統節日文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當地民俗文化、國際民族文化、國家文化等等。政治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對文化進行親自體驗,展開實踐教學,發掘文化的深層含義與價值意義,既能促進學生對文化的重視,又能使政治教學具有縱深感,帶領學生揭示文化的本質。第三,高中政治教學受到課時和學習環境的限制,走進社會的實踐無法過多開展,也受到許多學習內容的限制,實踐教學不能隨時展開。例如,學習國際社會關系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學生無法走入國際去親自觀察體驗,但是這并不能徹底阻礙實踐教學的展開。實踐教學并不是一定要讓學生親臨場地感受經歷,而是對社會事件有直觀的、真切的感受,在感性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層面的理智分析梳理,最后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剛才所說,國際社會關系的梳理,可以當堂為學生展示中央頻道對當前時局熱點的分析,這也是一種實踐體驗,學生也可以參與到熱點的討論中去,不斷延伸,深化學生的政治思維意識,這種教學效果是單純的理論課堂教學難以企及的。第四,充分利用學生的假期實踐活動,教師提前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政治研究課題,假期進行深入社會調查,開展的課題研究必須具有現實意義,最后形成完整體系化的研究報告。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把目光集聚到當前的社會問題上,不光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且讓學生具有了社會關懷意識,明確社會責任感,這是一名高中學生在政治學科學習上最好的收獲,甚至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
其次,高中政治教學離不開興趣教學方法的實施。文章開始我們就提到當前高中政治學科學習的特點,背誦的內容較多,要求規范術語作答,大多數學生把政治的學習定義為單純地記憶式學習,導致學習的形式越來越單一,產生學習倦怠,對政治學習興趣越來越小,最后產生無法遏制的惡劣影響。教師要針對當前的具體問題采取有效的興趣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更新學生對政治學習的看法,激發學習興趣。我認為,最好的興趣教學就是以政治學科本身的實際價值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究欲望。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中強調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矛盾無處不有,時時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推動著事物、人類不斷前進發展,又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特殊性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存在,正確面對,又要看到每一個矛盾的特殊性。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驗證哲學的深刻價值,激發學生對哲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明確知道,學習哲學不僅僅是了解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我們的現實生活,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這對學生具有切實的應用價值,自然也比較容易激發其內在學習沖動。這就啟發教學,開展興趣教學,要發現學科知識與學生自身之間的關聯性,多角度挖掘學科價值,增進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心理距離。
自然,高中政治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實踐教學和興趣教學是不能規避的兩種重量級方法,筆者采擷其中兩種加以簡單闡述,提出自己淺陋的意見,希望能對當前政治教學有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