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校,四川 內江 641000)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承載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與精神,是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必須要學習和發揚的內容。而文字和語言作為記錄和保存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則需要學生認真學習和鉆研來了解其深層意義。教師通過構建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緊密聯系,能夠將傳統文化用新的方式演繹出來,并有效地推動文字和語言運用效果的提升,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精神價值形成。因此為了具體實現傳統文化與教學的融合,我進行以下思考和探究。
傳統文化中有精華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我們真正要學習和發揚的是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對于傳統文化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則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篩選和剔除。同時,由于高中生觀念體系正在逐漸形成,所以有失偏頗的思想觀點很容易對他們產生錯誤的指引。故而在具體的語文教學環節中,教師要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客觀的運用原則,不隨意全盤接受,而是有選擇的優化運用,致力于保證傳統文化教學運用過程的科學客觀和真實合理。
雖然運用傳統文化開展語文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情緒,并將課堂氛圍營造的愈發趣味精彩,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對傳統文化的遷移越多就是越好。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內容,自然流暢地提煉出其中的文化價值和內涵。或者針對要教學的內容,調用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進行輔助講解,以此來實現對氣氛的營造和對難點的突破。只有堅持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的關聯性,才能真正將語文與傳統文化緊密的聯系起來。
高中學生即將面對人生的重大轉折,在基本素質和能力要求上要做到更好才能占得競爭的優勢。因此,在運用傳統文化進行教學時,教師也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真正需要,一方面要滿足學生學習中的基本特征和要求,順應學生的一般學習思維。另一方面,要借助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加、水平提高、能力加強、價值升華起到促進發展作用,培養學生競爭和成長必需的素養,幫助學生較好的適應考試升學和未來發展。
隨著高中語文教學的應試性目的越來越強,其中內容性的知識點在不斷增多,而趣味的部分則被大大壓縮,學生語文興趣日益下降。尤其是有的教師還堅持教學為考試服務的觀點,忽略了學生對趣味教學,對情感教學的渴求。因此,教師將相關的傳統文化帶入到教學的過程中,配合知識點進行講解,一方面可以將理論語文的講解放在更加生動有效的平臺上,改善應試化教學的枯燥單調。另一方面,精彩多樣的傳統文化還能夠調節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發現語文被掩蓋的閃光點和生動內涵。
情境承擔了教學的主要背景,不同的情境下,教師所要采取的手段和所能收獲的教學成果也會略有差異。而運用傳統文化創設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語文學科本身的屬性特征,并將學生更好的納入到學習體系中來。舉個簡單的實用例子,在文言文《指南錄后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文天祥所處的戰亂頻起的南宋時代,交代清楚文章的背景。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再針對文天祥的自述給學生分析古代文人的氣節,將文人墨客強烈的愛國情懷和誓死報國的精神傳統傳達給學生,建立起學生學習文言文時的激昂和尊敬之情,點燃學生想要學習語文的欲望。這種方式下,教師就可以借用傳統文化和精神構建學科特色突出的語文教學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改善課文教學的氣氛。
學生要想了解完整的、豐富的語文,還要積極向外向上拓展,以傳統文化的學習為跳板實現有效延伸。一方面,教師要借助傳統文化來豐富文章教材中的內容和精神內涵。例如拓展歷史典故、分享文化背景、介紹傳統精神等,將一篇文章拓展為價值深度和知識儲備兼具的文化集合體。另一方面,針對書本教材中涉及到的傳統文化、民族特色、精神財富等,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突出強化,形成通俗易懂的講解語言,并根據現代的價值體系進行一定的修飾調整,以達到適應現代化發展需求,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目的。借助以上方式,教師可以將傳統文化與教學巧妙的結合起來,實現文化對教學內容的拓展延伸,教學講解對傳統文化的全新發展,從而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許多學科,它具有更加溫度化的情感特征。我們在教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也是在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打磨,對學生的價值進行升華。這種從學科本身上升到價值態度的方式,是幫助學生實現在學習中汲取精神營養的重要途徑。同樣的,滲透了傳統文化的語文教學也需要教師做到對精神價值深入挖掘和進一步提高。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對文章精神內涵的挖掘和拔高,善于從傳統文化中看出作者的價值觀念,將作者的情感態度上升到對社會和國家民族的發展情感上,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觀點,將在語文學習中汲取到的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實踐在現實生活中,例如優化自己的行為準則,提高自己的道德標準,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遠大的目標追求等。將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真正化用為自己的知識。
總之,隨著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國民形成高度的民族自信是更好展現國家姿態的重要途徑。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順應這種變化,就要從我們的主陣地出發,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基本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借助教學活動這一載體來實現對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同時,傳統文化反饋在教學活動中的優勢和特色,也能夠進一步推動教師教學手段的完善和優化,幫助學生形成有溫度、有情感、有深度的學習過程,并推動學生成為學科知識與文化素養兼備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