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西湖路校區 程飛進
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滲透式教學在初中語文復習課上的應用,就是教師把初中語文知識細化為幾個各不相同的知識點,然后把知識點融入到平常的教學內容中,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往大量做題的方式給學生帶來的煩躁心理。所以,滲透式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復習課上的應用效果非常明顯。
滲透式教育,則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展現滲透二字的意義,此教學方法建議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學者在教學時要把自己所倡導和建議的教育方法進行融合,使被教育的人可以從中受到影響和啟迪,從而培養被教育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把滲透式教學方法應用到初中語文復習課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一旦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變的更高,由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就是在初中這個時候,在學生時代中,如果說高考是頭一件大事的話,那么中考就排在第二。特別是對于馬上要中考的學生而言,學生的心理壓力隨著中考的來臨不斷增大,要中考的每個學生都在與時間進行賽跑,這時,作為語文教師如果仍舊使用傳統的講課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則很容易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降低,使教室中壓抑的氣氛更加嚴重,從而不能一心一意的進行復習。滲透式講述方式可以把傳統教學中古板守舊的模式剔除出去,使得老師可以緊緊的把教學與訓練聯系起來,這種方式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更加新穎,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活潑,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趣味性,從而對語文成績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備考時期,教師對學生的指引作用非常重要,初中語文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引導性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起著關鍵性作用的是備考階段的教學效果。比如:某個學校的語文教師在復習課上讓學生總結出自認為相對重要的知識點,同時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就潛移默化的的加強了對知識點的掌握,也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
初中學生對知識的吸取過程需要很多繁瑣的環節,從接收到吸收更是一個冗長的過程,學生要對知識進行消化的前提是首先得對知識有著足夠的了解,因此,傳統的輸入式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進行死板的記憶,而不能有效率的學習知識,學生并不能從根本上理解知識的內涵,所以也就收不到較好的成果。由此以來,為了能讓學生在最大程度上吸取知識,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備考時期利用滲透式的教學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在對《藤野先生》這篇文章進行講述時,其中有位語文老師把魯迅的性格特點與愛國熱情聯系起來,同時融合到文章的講述過程中,也可以對魯迅的其他文章進行滲透教學,如:《祥林嫂》,《阿Q正傳》等文章,這樣不但可以讓讀到文章的人對魯迅的性格特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文章的同時掌握魯迅的個人特性,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的掌握知識,同時實現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和對語文知識理解程度的加深。從某語文老師在詩詞復習課上講授的岳飛的《滿江紅》中,可以對岳飛的愛國情進行了解,并給學生們講述岳飛的愛國事例,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了解岳飛的個人品質,從而對其作品進行了解,最終得到良好的效果。
在過去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就不能在學習時得到更廣泛的知識,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也變得困難起來。通過滲透式教學可以牢固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協作,讓語文教師可以切入教材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整理,這樣可以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總結,從而增加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在參與中學生可以增加自己的見識也可以在輸入新知識的過程中把過去與現在的所有知識點融合起來。如某校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新的教學內容時,經常會把過去已經學到的內容進行加深,例如在學習《出師表》這篇文章時,教師會讓學生預先學習整合所有關于三國的知識,促進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加深知識點的印象也有很大作用,并且,學生的聯想思考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同時,教師講述《觀潮》這篇文章時,向學生討教有關地理方面的知識,這樣可以讓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滲透。
綜上所訴,在初中語文復習課中運用滲透式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激勵起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進而把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在最大程度上進行提高,在初中生語文學習中備考階段的教學活動尤為重要,把滲透式教學方法運用到復習課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歸納出解決方案,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同時對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