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第二中學 薛春陽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正處于一個從外延到內涵不斷深化的階段。一方面各學校開始重視語文作文教學,但教學過程當中長期以來存在著形式刻板單一、內容枯燥乏味以及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又進一步凸顯了對于語文作文實用性和創新性學習的重視和需求。也正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嘗試,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具體談談在教學改革當中的一些體會,以供大家參考。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要改變以往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學習模式,強調學生們形成積極主動的態度,加強寫作訓練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在作文當中注入真情實感,發揮作文的實際效用,而不僅僅是趨向于得高分的功利化思想。例如,老師可以針對作文開頭和結尾處進行針對化訓練,分析好詞好句,遵循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規律,根據學生的不同寫作水平進行個性化選擇,傳授一些具有啟發意義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們在學習訓練的過程當中增進對寫作的理解力,拓展視野,提升文化素養,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使得寫作教學課程真正實現由教向學的轉變。
除此之外,教師在平時課堂訓練過程中要選取富有時代氣息的題材,主題多樣化,涵蓋不同領域,在貼近生活實際的基礎之上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結合,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辨力和創新思維,并培養學生運用多元角度來看待社會。另外,目標明確,安排有序,既包括對部分模塊的訓練,例如開頭結尾的設置、排比句的構思等,還要考慮到學生們對作文整體結構的把握,難度逐步提升,幫助學生們進一步打好語言基本功。
強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性是實現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根本保證,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和內容都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注重的就是有意識地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意識,剔除以往封閉性教學模式的各項弊端,盡可能的激發學生勇于探索,不再一味的因循守舊,使其創造性潛能盡量的發揮出來,為社會培養一批有用的人才,而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具體應用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當中,老師在設置作文主題之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構思,準備工作之后開始寫作,就是要及時針對學生作文進行小結,指出其中的優點及存在的不足之處,其目的是使學生們能夠在以后創作的過程當中揚長避短,提高寫作的實際應用能力。
部分人從以上的闡述當中認為本篇文章倡導的使用性和創新性似乎是矛盾的,但事實上兩者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貼近生活實際的語文教學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創作當中,有利于其創新精神的培養,而靈活創新的教學手段和內容可以將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推進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邁向新臺階。除此之外,教師要在作文課堂上傳授一些具有啟發意義的思路和寫作方法,總結出一套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創新性的寫作模式,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拿到作文高分,解決目前的問題,也為日后學生的后續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現階段,學生的寫作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傳統的寫作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時代教育與學習的需要,學會創新性寫作是未來社會學習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學生們的寫作水平參差不齊,無法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這就需要老師深入調研每一位學生的寫作情況,摸清學生的寫作水平,始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一步落實教學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例如可以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分享和交流的平臺,為大家展示優秀學生作品,分析其具體的構作思路,為其他同學提供借鑒經驗,經過這樣多次反復訓練,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當中獲得參與學習的積極體驗,滿足了學生寫作學習的自由性、靈活性和趣味性,從而把學和用有機的結合起來。
在這樣研究取向的語文寫作教學中,在教師的輔導之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掌握了高考作文寫作的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已經從原來的被動和厭倦學習逐漸轉變為積極和主動學習,并且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也培養了他們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學始終同素質教育的發展息息相關,更加突出體現在注重寫作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強調對學生寫作應用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高中語文老師也應該本著嚴謹和務實的態度,立足于學生實際寫作水平的基礎,樹立實用性和創新性教學理念,融合優質教育資源,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以適應語文寫作這一門學科的發展,這樣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真正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