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城關第四小學 陳燕芳
對于教師課堂提問的分層次應當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第一是問題的難易設置方面,充分考慮和衡量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思考能力,并根據班級內學生的整體水平,合理的把控問題的難易程度,力求做到能都兼顧所有學生,不能一味地追求自己教學水平的提升而區分對待學生,避免給學生心理上帶來壓力和負擔。在一開始的階段,盡可能的設置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夠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使學生在不斷的成功過程中,樹立對自己的正確認知,提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所有的教師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應當進行教育改革,追求更加卓越的教學方式,采取有效途徑提升自己的個人教學素養,打造高效的學習課堂。
例如,一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我說你做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因為是較為簡單的我說你做的課堂互動內容,教師可以采用自己提問,同學進行動作演示的課堂游戲環節,從第一個同學開始,由教師發出指令,學生進行表演,如教師發出前進、后退、抬腿、舉手、唱兒歌或者繪畫等動作命令,學生走到講臺上進行演示和表演。這一過程的互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不會產生自己受到忽視的感覺,因此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參與互動、與教師進行有效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初步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課堂互動和參與之后,應當逐步的提升學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意識,以引導學生更快的進步,從而為學習更高水平的知識做好鋪墊、打下基礎。這一階段,教師應當主動的對學生進行觀察和深入的了解,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分別有針對性的進行問題的設置,在課堂互動中,讓學習成績稍微差一點的學生回答較簡單一點的問題,成績較好的同學回答較難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充分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不會因為遇到自己解答不了的問題而產生氣餒或自卑等心態。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節課程的學習中,可以將整個教學環節設置為三大塊,第一是帶領學生通讀全文的部分,此時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分段跟讀;第二是進行重點詞匯和詞語的跟讀跟寫階段,選擇一些同學上講臺進行板書練習;第三部分是教師重點進行課文內容解釋的部分,這一階段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己認識的意見發表,大膽闡述和表達對課文內容的思考和感悟。每一部分內容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分別選擇不同的同學進行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階段分別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以有步驟、有計劃的培養學生,促進學生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需要教師不斷的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素養,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研究,區分重點難點的部分,抓住中心設置課堂的提問環節,以不斷的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設置問題,使學生能夠始終處于一種活躍的精神狀態,充滿期待的參與課堂互動。
例如,學習古詩《靜夜思》時,雖然朗誦起來朗朗上口,十分有韻律,但是學生對于整首詩的意思能不能理解,對于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情感能不能真正的領悟,需要教師通過提問來進行驗證。首先。對于明月和霜等具體的事物進行解釋,對其所描述的具體情境進行提問,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然后,進一步提問由此引發的作者情感的抒發,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活動中有游戲的產生,游戲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所以課堂中一切都是從游戲中觸發學生的。我們在上課時為了讓學生輕松一刻,時不時會采取一個活動,一個游戲的方式。可以和學生拉近距離作為很好的溝通。用一個“?”來調動學生。寓教于樂,游戲中學生在進行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對學生自主思考探索問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教師應當積極的引導和適當的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并給予及時和耐心的鼓勵和引導。因此,從游戲活動中出發,教師在教學和備課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的避免出現一些問題,如課堂提問環節的枯燥模式化、提問數量的過多或問題難度的把控不合適,同時避免對待學生的態度存在差別,無論學生能否正確回答問題,教師的態度都應當是和善且贊賞的。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更好地承擔起教書育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責任和義務,需要教師不斷地從提升和優化自身的教學專業能力出發,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轉變和接受更加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關心愛護學生的基礎上,盡可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上養成獨立自主思考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在課堂互動中樹立自信踴躍的形象,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