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黃埭中學 查 英
提及高中語文試卷中占70分的作文,幾家歡喜幾家愁。擅長寫作文的同學,信手拈來,洋洋灑灑;不擅長寫作文的同學,咬爛筆頭、搜刮枯腸而不得,寫作文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高中作文寫作過程中的文思泉涌與無從下筆兩種寫作狀態之間,并非鴻溝深筑不可逾越,鐵杵成針、水滴石穿,勤奮努力終可漸入佳境。然而如何解決很多學生“提筆忘字”——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無理可論的寫作現狀,如何讓學生在考場限時寫作的高強度與高壓力中呈現出最佳的作文寫作狀態,都是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面臨的難題。俗話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弊匀?,作文之“巧”在技更在“源”,如若忽略平時生活學習中閱讀與閱歷的積累,那么作文便成為“無源之水”,難以成“炊”。尋找寫作之源,熟悉寫作之技,方可成就寫作之炊。本文擬以高一考場命題作文《自己做主》為例,探討如何讓學生從平時的周記寫作與閱讀中挖掘考場作文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能力。
從班級考場作文《自己做主》的實際寫作情況來看,自己做主做飯做菜的作文,得分相對最低——比如寫媽媽不在家,自己做主制作早飯;盲目地跟媽媽逛商場,深感無聊,得出要自己做主的結論;父母不在家,自己做主制作土豆絲炒蛋;爸爸媽媽不在家,自己做主制作蛋包飯;老爸老媽不在家,自己煎雞蛋……而自己能在生活中做點決定的,如中考后選擇讀高中還是職校、選擇是否住宿等,相對高一點——比如西山采橘子,自己做主爬高,摔下來也是自己承擔;是否要隨大流闖紅燈,自己做主,不闖;班級朗誦比賽,內心糾結于上臺不上臺,最后自己做主,跨出人生第一步;中考填志愿,選擇大專職高類還是高中?自己做主,再辛苦也要讀高中;中考填志愿,自己覺得糾結,父母讓其自己做主;進入高中,選擇住宿還是選擇走讀,自己做主做選擇;國慶假期,父母有事不準備回老家,自己做主,一個人坐車回老家看望奶奶;看到乞丐,糾結是否要給錢,自己做主給……總體而言,本次作文班級總體寫作情況不太理想,主要表現為寫作素材選用與提煉能力較差。
事實上,在平時的周記訓練中,關于自己在生活中做主的素材積累相對而言較多——比如自己的性格比較內向,很多時候沒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自己選擇高中的心聲:“我的很多同學選擇放棄高中讀技校,覺得高中太苦。我很幸運,為堅持了自己。沒有高中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堅持”等;班級朗誦比賽事件,12個同學都在周記里記錄了是否主動參加的心路歷程;平常的學業緊張忙碌,但一直保持著對圍棋的熱愛,但在與父母的溝通中,自己做主,請假去參加圍棋比賽;自己特別喜歡彈吉他,可是因為學習忙碌,很久沒有彈了,更別提考級了;自己特別喜歡打乒乓球,可也是因為學習緊張的緣故,放棄了自己的愛好;自己熱愛模型拼搭,在學習和拼搭中尋找到了平衡,曾經沉溺于拼搭模型8個小時無法自拔……以上這些周記,能夠從自我的日常生活出發,寫出自己的困惑與決定,充滿了濃濃的生活味且切合本次考場作文主題。其實,生活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寫好周記,時刻記錄生活點滴,積累作文素材。遺憾的是,很多同學在考場作文寫作過程中,忽略周記這個好素材的來源,沒有能夠很好地將自己平時的周記運用到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導致考場作文失色不少。
個人的周記除了可以為自己的考場作文提供素材,其實通過每周的周記評點課,個人的周記寫作素材還可以成為全班的作文資源庫,成為大家共享的寫作泉源。令大家感動的李欣的媽媽,成為了我們共同的媽媽;宋仁杰的姐姐成為了大家的姐姐,甚至連語言,都可以共享。徐行同學的周記里,有一句話寫得特別漂亮:“那指甲里,滿是歲月的風塵”,而這句話,在本次考試中,被多名同學運用到,陳宜濤同學甚至變指甲為雙眼:“那渾濁的雙眼里,滿是歲月的風塵”,改寫得相當不錯。寫作素材的積累,除了對于自我閱讀與生活學習的關注以外,還應適當轉化與利用同學的資源積累,以擴充自我的素材儲備容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更多地在學生的考場寫作與周記寫作中構架橋梁,以考場作文評講與周練寫作素材的實際勾連引導學生在考場中隨機應變,靈活地將周記中的素材合理化用到寫考場寫作中 。而在平時的寫作練習中,教師更應仔細斟酌平時作文訓練主題與周練素材積累主題之間的關聯,可以通過每月的作文訓練對本月的周練素材進行內化與升華,從而逐漸打通學生作文主題寫作與周練素材積累之間的勾連要沖,真正讓學生學會寫作、進行自我寫作,抒發真情實感。
周記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然而高中生的現實生活的確不夠豐富,真正做過主的事情,或許也就是做個飯、買件衣服等,甚至有時連這個主都做不了。而在高中考場作文中,往往是審題定生死、立意定高下,如果寫作只是停留在真實地再現生活,那么必然會影響考場作文的寫作水平。這其中固然有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因素,但僅就周記中的作文素材而言,除了記錄生活外,還可以采用摘抄與讀書筆記的方式,這就需要同學們進行大量地閱讀。如果說周記記錄生活閱歷,讓考場寫作更具有生活氣息,那么文學作品的閱讀與積淀,則使作文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見解,同時也讓作文更有廣度和深度。作文要有廣度與深度,必然要在人生、人性、社會、文化、審美等方面有更深入的思考,閱讀恰恰給予了我們這個思考的平臺。魯巴金曾說:“讀書就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擺渡人》中有一句“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在此次考場命題作文中有同學便運用到這句話,并對此句話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探討,成為自己靈魂擺渡人的,永遠是我們自己命運的主人這一切入視點,正好與本次作文主題契合。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面臨人生危機時,你選擇走怎樣的人生道路,做怎樣的人;讀魯迅周作人,感悟在動蕩的社會,不同價值觀、不同人生路的抉擇……都可以成為《自己做主》的寫作素材。從平時的閱讀與寫作出發,從點滴的積累做起,注重學生在平時周記中寫作思維與語言的錘煉,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能力,相信學生一定能夠從平時的周記與閱讀中淬取出考場寫作的靈光。從生活閱歷與讀書感悟中來,關注他人的經驗與認知,培養寫作主題與周練素材融通的寫作思維訓練,相信學生一定可以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寫作之源”,成就他們自己的“寫作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