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縣金谷中心學校 黃來順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有鑒于此,在語文教學中做好應用文教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應用文是人們為工作以及生活某種需要而寫的日常應用風格。它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生要學會寫簡短的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文。”隨著社會的發展,應經濟建設的要求,社會需要的是人才是能適應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在應用文的構建中,它越來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展示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這是人類進步和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此外,作為信息和發揮指導作用的應用文,它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可以說隨處可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著巨大的作用。掌握應用文的寫作要領,將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準確快速地傳遞信息,圓滿完成任務,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社交溝通水平,打好牢固的基礎。然而,多年來,應用文寫作在語文教學中是一個薄弱環節。教材中的應用文不僅簡單而且平淡,無法引起興趣。這樣一來,我們必須從應用文章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出發,勢必要改革教學方法。讓我談談在實踐寫作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經驗。
在我國現階段小學應用文寫作有很多種,如留言、通知、日記、感謝信、調查報告等多種文體。但現在,我們的應用文的寫作情況是教學實踐和課程標準之間嚴重脫節,這個問題必須受到重視。在小學的課堂里,對如何寫這種風格以及如何在課堂上寫作知之甚少,練習也跟不上。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教學目標模糊,第一分類不清楚,教師自己對這種風格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教這種文體,怎么寫得好;第二無序,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沒有明確的規定,哪個階段要學到哪個程度;第三點指向未知,小學規定應用文是“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教師最終不知道該教什么。
在應用文寫作方面,國外的一些好的方法和途徑值得學習和借鑒,其中日本的目標明確,策略具體,美國則是學生為主體,開放綜合。他們提出的所有方式都是把相當于學生能力的情況作為調查報告寫作的內容目標,用周圍事物輻射社會現象來設計寫作思維發展目標,用結構化問題來表達寫作的過程目標。這些都應該為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和寫作教學中提供借鑒。
平實:直接的敘述,恰當的討論,簡明的解釋,清晰準確地陳述客觀事實和作者自己的觀點。它既不夸大夸張,也不能描述華而不實的空話。
得體:應用文的語言是服務于特定的需求。它受到書寫的確定目的、讀者的對象、實際情況和其他條件的限制。為此,語言的使用必須恰當,頒布的法令應嚴肅認真,請求和申請要使用委婉語,批評表揚都要有理有據、把握分寸。廣播文本的語言是口語化和生活化的,應盡可能地使用該短語以避免使用長句。有些詞適用于書面,但不適用于廣播稿。如果評論是為群眾聽的,他們能夠讀著上口,聽著順耳。解說是對食物和圖片的解釋,所以應該用生動的文學語言來描述事物和圖像,情感充沛,還可以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綜合表達。此外,我們應該正確運用應用文習慣的語言,并明確其意義和用法。比如一封信中的名字、問候、敬語用起來都有講究。
精簡:應用文的語言應該簡潔全面,盡量壓縮文本,并嘗試刪除不必要的單詞、短語、句子、片段和一些套話、空話。
首先分析和總結材料,這需要我們明確具體的寫法,即請假、廣播或調查報告,整合掌握的數據。其次,文章的結構和背景是需要構思的,應該補充什么來使其準確和清晰。行文語言必須簡潔明了,表達清楚明白,易于理解。
實際上,做到上述三項實際上是培養了我們的閱讀意識,表達語言的能力以及平時生活的積累。一般來說,我們應該多讀、多聽、多看、多說、多寫。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培養寫作興趣,讓學生感到自己愿意寫作,有信心寫作和鍛煉,寫作水平才有可能提高。
用自己的感受寫作,我們可以讓老師帶更多的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生活的各種條件,學會處理不同的突發事件,寫出自己的實踐經驗,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這其中的時間寫作。
現在很多小學生聽很多老師說,閱讀課外的課本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其實,情況并非如此。現在到書店是最受歡迎的寫作文選擇,有的孩子認為只要有好詞好句都是好文章,有的孩子寫“小八股”,只會復制、套作……不難看出,寫作是他們學習初期階段兒童心中的一個結。應用文寫作比其他風格更靈活多變,它需要一位作家有不同的經驗體會。這段寫作經驗為孩子們提供了學校以外的其他東西,比如去電視臺參觀、試圖寫廣播稿,或者去商場完成市場調查報告,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讓孩子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而且還可以全面地提高孩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