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洪麗
(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白石巖鄉白石巖中學,貴州 安順 550800)
初中學生對化學的了解還處于初級階段,為了更好的推進化學發展,教師會在教學中引用化學實驗演示,讓學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其原理推理過程。化學實驗的演繹可以將原本的結論具體化,同時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學習系統和邏輯思維,所以現今初中化學教育更加注重將實驗化學引入教學課堂,注重關注實驗過程,以下就是本文關于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的研究與總結。
化學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這是因為化學的學習與其他課程不同,學生在學習時不僅僅學習化學的理論知識還學習化學的實驗過程,化學實驗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和觀察,其教學好處在于豐富原本枯燥無趣的課堂,使課堂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并且化學實驗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可以主動的研究化學內容。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形式一般只以理論為教學主要內容,實驗是其次的,這是因為早期教育不注重趣味性的培養,其早期經濟發展緩慢,致使實驗器材短缺,學校的教學設施不夠完善,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會出現不了解原理的演繹過程,但是卻知道其結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觀察實驗過程。所以隨著經濟的逐漸發展,人們開始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興趣的建立可以主動的學習,從而突破傳統教育的弊端,推進化學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所以在教學中,初中化學教師要注意實驗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進行一節課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化學實驗作為課堂導入,在學生面前將知識點的推理以化學實驗的方式展現,學生會因為神奇的化學想象,從而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從而得到良好的學習習慣[1]。
實驗過程的觀察是學生知識點總結的過程,現今化學教育的難點和突破點在于學生雖然掌握了結論,但是卻不會應用結論,在面對相同情況時,不會轉變思路靈活運用公式,從而造成不會學以致用。所以要加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初中生的好奇心還是極度旺盛的,其對周圍事物都具有極大地好心,想對其一探究竟,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抓住這一教學關鍵點,改變學生的傳統思維模式,不少學生認為化學是遠離生活的,因為其只進行了理論的學習,所以不知道化學的真正用處,更不知道化學是來源于生活且作用于生活的,這種錯誤的想法很影響學生學習化學,所以教師要改變學生錯誤的觀點,告知其化學的趣味性,要想解決和突破這一現狀,就要重視化學實驗過程的觀察[2]。例如初中化學《溶液的形成》這一節課,該節課主要講解的內容就是溶液是怎樣產生的,學生生活中都會看見冰塊的融化,其是一種從固體轉化成液態的現象,是最為常見的化學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觀察冰塊的融化,這就是一種實驗觀察過程,學生要通過觀察總結該現象的原理和產生條件,接著再讓學生去體會一些其他現象,從中歸納總結,最終得出結論。這一過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觀察力,還使學生知道生活中的現象也是實驗內容,要留心生活中的大小事務。
傳統教學形式過于枯燥的原因之一是課堂氛圍,教師只注重知識點的傳授,但是卻不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知識內容傳授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興趣更為重要,如果學生因為不愿意學習化學而排斥學習,但是迫于家長和教師的壓迫,而不得不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是不高的,其不能很好的記憶和理解,造成知識點的短暫性記憶,不能很好的應用。學生會因為不愿學習而產生挫敗感和厭煩感,從而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呆板的教學形式,運用化學實驗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化學實驗就像動畫一樣,可以讓學生用眼睛去觀察和看,在用心去體會。例如在進行初中化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酸堿中和反應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其思考為什么酸堿到一起就會發生中和反應,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去總結,最終教師讓學生上講臺前進行發言,將小組的整體意見講給全班學生,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進行補充和糾正,這種教學形式就是抓住了初中生的自身特點,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3]。
由于初中生剛剛正式接觸系統性的化學學習,所以對一些相對復雜的知識點,不能瞬間理解和明白,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化學實驗來解決學生學習的知識難點,要及時掌握學生化學實驗的觀察情況,根據學生的描述來判斷學生哪里還沒有看懂,然后再進一步的對其進行講解和引導,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力,做到真正的活學活用,而不是只記住卻不會使用。化學實驗的特點和好處也在于其可以增進學生的記憶力,學生的學習過程多了一個思考的過程,在思考中不斷的探索,從而建立完整的學習體系,享受學習化學的樂趣。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是時代進步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可以推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進初中化學課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推進初中化學的發展和進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學習化學的樂趣,可以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