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溫情
(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至和湯鄧淑芳紀念學校,廣東 韶關 512000)
采用高質量的編舞可以激發學生對表演的渴望和對音樂體驗的熱情;老師要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這是可以通過舞蹈欣賞來實現的。將舞蹈與音樂融為一體,使課堂更加生動、活躍,實現真正的“聽得見”舞蹈和“看的到”歌唱。
舞蹈藝術的最大優勢是學生通過實踐可以保持完美的體形和高尚的品質。只有這樣,通過舞蹈練習才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可以通過舞蹈動作來表達他們的情感意識和文化特征。
在音樂課上,作為一名音樂老師,不正好能用舞蹈來輔助教學嗎?這種方法可以刺激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跟隨音樂的旋律,想象并感知音樂所要表現的情緒、韻律以及節拍等這些關鍵要素之間的差異。除此之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舞蹈動作來充分表達和演繹。藝術課程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具有諸多優勢和好處。首先,兩者的結合可以突出音樂的主線,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其次,藝術學科與音樂教學的完美結合,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而且還可以利用藝術化的形式來進行表達及演繹,以此促進相應學科的學習。
比如,在學習人音版三年級上冊《搖啊搖》時,因為這首歌曲的旋律較為簡單,所以老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演唱一遍,然后進行舞蹈律動練習。同時讓學生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雖然舞步稍顯幼稚,但是此種方式能夠提升課堂活力,培養了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
在音樂教學中,舞蹈創作是提高音樂想象能力的好途徑,是音樂課程教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這一環節的設計將安排在課程的后半部分。它是學生對音樂作品充分理解后,內容的升華和拓展。老師也可以在這個鏈接中給出提示。讓學生順利完成編纂工作,讓學生的想象力暢通無阻。
創編表演要隨性,是沒有對錯之分的,老師對于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舞蹈動作的創編都要給予肯定,不管舞蹈動作是美是丑,都要給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例如在教授人音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我們大家跳起來》的教學時,我開始了音樂和舞蹈編纂活動。在學生們學會這首歌后,我鼓勵學生們發揮想象力,為這首歌安排舞蹈動作。為了減少難度,我還教了學生一些簡單的動作,然后才匯編。學生可以從這些動作中借鑒一些動作,安排音樂作品中去,而且對于想象力好的學生老師可以讓其到前邊表演。在表演中,老師應鼓勵學生創造的獨特性,鼓勵學生創造的個性化。音樂作品的編纂過程是提高想象能力的過程。老師不僅指導個人表演,而且集體表演尤為重要,因為集體表演可以使學生更放松,擴大想象空間,使作品創作更加豐富多彩。老師在編寫的全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編寫,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元素密不可分。音樂與舞蹈的結合更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科學有效的滲透將使音樂課更加精彩有趣,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表達、想象等多種音樂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科學有效地結合舞蹈元素,使舞蹈發出聲音,為音樂教學服務,使學生盡可能地享受音樂和舞蹈。
自古以來, 舞蹈與音樂就是一對有機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結合體。《樂記·師乙篇》記載道:“故歌之為言也,……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手和腳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動了起來。由此可見,舞蹈是唱歌時感情的升華。 如果我們能根據歌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歌邊表演,就可以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在體驗和理解,擴大他們的“音樂想象”。。例如,學習人音版四年級下冊《讓我們蕩起雙江》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歌曲的“律動”,編一些坐在船上劃船的舞蹈動作讓學生模仿。演唱時,隨著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學生們揮動手臂,如同一個坐在船上劃船的人一樣。
音樂和舞蹈總是穿插在有形和無形之中,沒有標準、界限和束縛。在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中,要把兩者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老師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經常與多媒體相結合,用視頻向學生展示古典音樂和舞蹈,當音樂聲響起、舞蹈偏偏,學生會有自己的主觀體驗,會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在音樂欣賞和舞蹈欣賞中,傾聽心靈,感受藝術之美,使學生經常得到源源不斷的無法形容的靈感和獨特的見解 。在藝術沒有疆域的廣闊世界里面,小學生的想象力無疑是被插上了翅膀。這樣的教學,學生往往會受益終身。
音樂與舞蹈相輔相成,形影不離。在唱歌的時候,人們的身體會自然而然的跟著旋律來回擺動,尤其是對于一些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來說,人們在欣賞的同時,身體也會跟著做出應激反應。在音樂教學中感受舞蹈之美,在舞蹈教學中傾聽音樂的魅力,將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完美的結合起來,對提高小學生的藝術素質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統一音樂和舞蹈,合理利用課堂,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是我們所有老師應努力追求的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