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河北省安新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安新 071600)
高中歷史教學效率不高,其根本原因還是老師設計的教學課堂不夠吸引或是不夠恰當,從而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是無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導致學生學得很辛苦,老師教得很辛苦的情況出現。故此,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提出以下四點關于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的建議。
要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首先老師就要認真剖析教材,做好備課,這樣才能為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奠定基礎。所以在上課前,老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分析,分析不同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然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可以不按照課本的章節進行講解,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本的剖析來制訂教學計劃。比如,在必修一中,第一單元是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第二單元是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雖說這兩個單元都是講述古代的政治制度,還可以將我國古代與希臘羅馬的古代政治制度進行比較,然而這樣的教學計劃可能會導致學生的記憶出現混亂,從而降低教學效率。故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高中歷史老師可以根據自己對高中歷史的了解,并且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制訂教學計劃。比如,學生在學習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后,老師制訂的下一個教學計劃可以是近代中國的政治,然后再是現代中國的政治,從而加深對中國政治制度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在高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老師應該提前認真地剖析教材,做好備課,為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高中歷史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加強前后課程的聯系,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復習所學的知識,還能為即將學習的歷史知識做好鋪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比如,可以加強前后課堂的因果關系,在必修二中,第四單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第五單元是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正是因為在中國近代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進國外先進的思想,從而導致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故此,在進行第五單元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復習第四單元的內容,并從中引出第五單元,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所以,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歷史老師一定要加強前后課堂的聯系,從而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并提高學生對將學的知識的理解,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
不同的教學內容,具體的教學方式應該是不一樣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故此,在備課的時候,老師就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可以使用材料分析、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
材料分析法,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的時候結合材料來進行分析教學。比如,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給予多個材料進行分析,例如,老師要求學生評價秦始皇。老師可以先給出秦始皇“功”的事跡,例如,統一華夏,將人們從戰爭中解放出來,然后老師也給出關于秦始皇“過”的事跡,例如,焚書坑儒。然后學生就要根據這些材料來評價秦始皇,最后可能會有學生認為秦始皇的“功”大于“過”,所以,秦始皇還是一個成功的皇帝;可能也會有學生認為秦始皇的“過”大于“功”,所以秦始皇是一個失敗的統治者。還可能有一些學生保持中立,認為秦始皇的“功”與“過”一樣多,所以,很難評價秦始皇是否是一位成功的統治者。
除了材料分析法外,高中歷史還有多種教學方式,比如情景模擬,情景模擬可以很好地增強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很好地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完某一歷史事件后,老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歷史事件來編劇,然后將歷史事件以表演的方式展示出來,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比如,學生可以根據“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來表演一個場景,從而提高其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和記憶。
要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不僅要在課堂上使用多種教學方式,還要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互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互動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提問,二是分享。提問的主體既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老師可以根據課堂上所講的教學內容來對部分學生進行提問,確認教學效果,而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可以將自己的疑問向老師提出來,從而提高課堂的互動。除了這樣,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加強互動,學生之間可以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歷史事件,從而加強對歷史的認識,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故此,在高中歷史的課堂上,歷史老師應該加強教學互動,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從而更好地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闡述了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的四點建議,故此,高中歷史老師可以參照以上四點建議來完善自己的教學,從而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