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英
(江西省瑞金市瑞明小學,江西 瑞金 342500)
教師在傳統的閱讀課堂上,往往都是起著主導者的作用。通常學生都是通過教師對重點句子的講解和分析來理解課文內容的。從長期的教學經驗看,可以發現這種方式在完成教學任務方面的效率較高;卻使學生的想象力受到了制約,不利于閱讀視野的拓寬。為此,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積極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從而刺激他們積極發揮思維的靈活性,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涵。
語文是基礎性學科,伴隨著學生的學習生涯,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小學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如何閱讀,還要學會如何進行更好、更有效的寫作。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可以有著更為扎實的基礎。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閱讀,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道德素養。小學生因為年齡的原因,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比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便有著很強的可塑性。個性化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在教學課堂可以和教師做到真正的互動式教學。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倡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方式是至關重要的。
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明確了解,自主和自由的概念,不能將兩者混淆,讓學生在個性化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并非閱讀自由化。在討論的環節,學生會因為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過高而忽略了課堂紀律,出現教學環境混亂的現象。個性化閱讀教學,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也要掌控課堂紀律,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會更多的知識。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因為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和主體性,而忽略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和評價作用,在就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認知對閱讀進行理解,但理解的偏差學生并不知曉,這就會使很多學生出現語文閱讀思維混亂,最終導致學生在語文思維能力的提升過程中停滯不前。
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的開展,教師所要首先注意的應當就是對于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的確立。只有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始終貫徹了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師才能夠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個性,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個性化閱讀計劃。僅是簡單地為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沒有根據學生的主體個性制定相對應的個性化閱讀計劃,從而導致了個性化閱讀的應用實際上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形同虛設。因此,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也應當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完成的重要任務之一,對于學生的閱讀需求達到一個較為了解的程度,才能夠為學生制定高效的閱讀計劃。
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意識到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好奇心較重且較為好動,較為單一的課堂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充滿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的教學課堂才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可以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豐富個性化閱讀教學課堂。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對于課文的改編,將課文內容改成劇本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扮演角色,進行情景演繹,使學生在親自參與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該文章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相關的教學視頻音頻等,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對于課文文章進行理解。
在深入到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當中時,我們不難發現,盡管在思想層面,素質教育理念已得到了極大的推廣,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試教學目的仍較強,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讓學生記憶固定的答題模式,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的現象仍較為嚴重。這一現象所導致的后果,即是學生在不斷的重復練習的過程中,逐漸失去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從而導致個性化閱讀的難以開展。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當從弱化應試教學目的以及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這兩個方面入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重讓學生用心去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以興趣的激發帶動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閱讀了解,而不是一味地在課堂上進行對于考試題目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教學目的。教師要意識到,弱化應試教學目的并非是一味地否定原有的教學手段。在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基礎之上,依舊要注重對于語文閱讀知識技能的講解與傳授,使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
總之,小學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真正啟蒙之時,我們應秉持“個性化閱讀”理念,高度重視并認真對待這項工作,讓個性化閱讀之花逐步綻放在學生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