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金花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同時還要將法治方面的內容融入其中,更加制度化、系統化、規范化地進行法制教育。然而,對于不少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范圍比較狹窄,主要是圍繞家庭和學校展開,對于怎樣遵守社會公德,怎樣當一個合法公民還不夠了解。我在教學中則嘗試給學生構筑一個和社會生活更為吻合的學習環境,嘗試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態氛圍,促使學生在特定的生態環境下體會到文明生活、守法遵法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率。
我首先在教學中積極挖掘各種社會熱門事件,并組織學生結合具體的案例,嘗試進行模擬法庭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嘗試扮演法官、公訴人等角色,然后將自己整理到的資料有邏輯、有系統地闡述出來,最后結合自己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上學到的知識點總結出“判決”決議。這樣能有效地構筑生態化的文明環境,讓學生走進社會,體會社會生活。
“我是一張紙”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為環境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教學中,我設置了一個有趣的法庭辯論環節,樹木大哥將紙張寶寶告上了法庭,原因是樹木認為制作紙張用掉了大量的樹木,危害了自己的生存。我組織學生先展開資料搜索,了解一下制作紙張是否會消耗大量的樹木,樹木將紙張告上法庭,是否合理,真正應該負責的是什么人。學生認為:“其實真正應該負責任的是那些亂用紙張、造成浪費的人?!蔽矣止膭顚W生說說怎樣的行為是亂用紙張,要怎樣做好廢紙回收的活動。我還給學生展示了“東莞紙廠停收廢紙,回收企業、打包站、運輸車隊遭遇‘環保枷鎖’”等真實的新聞案例,鼓勵學生在模擬法庭中展開審理,說說該怎樣處理這樣的問題。
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在模擬法庭的活動中,能更好地給學生構筑一個法制化的生態文明環境,讓學生認識到這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守法、遵法,若遇到了生活中都矛盾、困難、危險,也要相信法律,用合法的途徑來解決。久而久之,學生就能自主遵守法律,形成法律意識,從而更健康地生長。
在教學中,要將生態倫理教育納入道德教育的范疇內,在全社會倡導生態文明的環境下,我鼓勵學生積極將學到的內容和自己社會生活中挖掘的內容進行對比,然后發現其中是否有不文明的現象,并思考自己處于相同的情況下會怎樣做。這樣能讓學生積極觀察生活,提升自己的感恩之心。
在學習“清新空氣是個寶”后,我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細節展開思考:“大家是否每天都聽天氣預報呢?在天氣預報中,大家除了關心是不是下雨以外,是不是也很關心空氣污染的情況呢?”我鼓勵學生展開思考:“我們現在的空氣污染比前幾年要好一些,大家知道是誰為此默默做著貢獻嗎?”我鼓勵學生觀察花園綠地的園丁,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并鼓勵學生思考:“擁有一個‘綠肺’對帶來清新的空氣是否會有幫助呢?”我最后還鼓勵學生思考:“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減少廢氣排放的方法嗎?我們要懷著一顆怎樣的心回報大自然呢?”這樣的學習促使學生思考生活中隨意燒烤、燃放煙花爆竹等現象,并思考怎樣懷著感恩自然的心生活在社會中,為環保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將生活細節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更好地構筑生態化的學習氛圍,和直接灌輸相關的知識點相比,這種方法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接受,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要構筑生態文明的學習生活環境,還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遵守各種社會規則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活動中,我組織學生積極展開探究和思考,想一下規則的必要性,思考若沒有規則,社會生活會變成怎樣。
在組織學生學習“健康游戲我常玩”的時候,我鼓勵學生展開實踐活動,了解一下自己所在的小區里,孩子們都在玩怎樣的游戲,哪些游戲是安全的,哪些游戲是不安全的。若有條件的話,學生還要嘗試組織小區里的同伴一起玩健康的游戲,促使他們也認識到安全健康游戲的重要性。有學生發現:“我發現小區里有些孩子攢了很多的鞭炮,將其拆下來,一個敢點燃,還在鞭炮外面罩上塑料瓶子之類的。這樣點燃容易傷到人,更容易傷到自己,是不安全的?!痹谖业慕ㄗh下,學生和其他同學組成了小組,尋找這些孩子,并提醒其安全防范的問題,然后和這些孩子一起展開丟手絹等健康的游戲。這樣做學生就逐步認識到做游戲也有一定的規則,不能玩那些有可能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游戲。
“破窗理論”認為要及時修理被打碎的第一個破窗戶。同樣,展開道德和法治教育也要從小學生抓起。我在教學中積極挖掘那些學生中容易出現的違法亂紀現象,并組織學生參加與之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促使學生積極遵守社會規則。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我積極挖掘各種教學資源,嘗試給學生構筑一個生態文明的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體會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這樣就能不斷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