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輝
在中小學的教育過程中,學生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和教師,要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且能夠對這些錯誤進行有效的利用,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中避免犯類似同樣的錯誤,而且會在課堂上培養一種良好的“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狀態,這對學生們的進步有著莫大的幫助。本文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例,對此做一個簡單的論述。
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偶爾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數學作為一門以計算為主的學科,它需要嚴謹的態度和細致的思維,這些要求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講是比較高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們犯錯誤這件事便時有出現。教師們對這些錯誤要正確認識并對待,如果教師可以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出現的數學錯誤都認真地總結并且加以有效利用,這對于促進教學質量的發展和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是極其有利的。
在小學課堂上,學生在遇到不懂的或者是做錯了的題目上,因為怕老師的責罵和其他同學們的嘲笑,往往會采取一種逃避妥協的態度,這一心態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敢多問、多說話;而教師在遇到學生做錯題目的時候,也通常只會簡單地點出,不會有更深入的講解和利用。
在數學課堂上,老師對學生們出現的錯誤往往只是簡單的指正或者是講解,遇到經常犯錯誤的同學還會對其進行責罵。這種教育方式不僅不會對學生對于該題目的理解和改正有幫助,而且還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導致他們以后更加容易出錯。
因此,通過上文的分析,作為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首先應該樹立的就是正確的教育觀念。在對小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不要讓學生們有太大的壓力和負擔,從而導致他們對這門學科留下陰影,影響他們以后進一步的學習。對于在課堂中出現的錯誤資源,教師更要正確認識,并且加以有效的利用。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主導,學生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的地位,這樣對他們犯錯之后的糾正和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是不利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們分組,然后讓他們對課堂上出現的錯誤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再對他們進行講解,這樣就能調動起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相互了解對于這一問題常見的錯誤和注意點,并在以后加以注意。
例如,在講到《除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40 除以13 的結果是3,余數是1 對不對?然后現在我把除數和被除數都擴大兩倍,那么現在的結果和余數有變化嗎?對于這道題目學生容易犯錯,教師這時可以先不公布答案,讓他們先在小組內展開討論,然后讓做對的同學對犯錯的同學進行講解。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尤其重要,尤其是在小學課堂中,學生的年齡都還小,對各種知識都抱有極大的好奇心,教師們萬萬不可對著教材照本宣科,而從來不和學生進行教學上的互動,這會極大地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和愛好。正確利用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教師就可以對其和學生進行互動,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
例如,在講到《除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能被2 整除的數字的特點是什么?能被5 整除的數字的特點是什么?”對于這兩個類型,學生往往會答對,然后教師可以繼續發問:“很好,那么你們知道能被3 整除的數字的特點是什么嗎?”這個時候有許多學生就會發現問題所在,他們會發現不能再用上面分析2 和5 的方法來分析這個問題,因此就會陷入思考,當然也會有許多學生犯錯,教師這時就可以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換個思維和方法來看待,這樣就在問題中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
數學課強調思維和邏輯能力的運用,學生所犯的錯誤往往都是他們思維習慣的反應,這是老師可以利用數學學科的這個特點,對學生的思維和邏輯分析習慣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然后對這種典型的問題進行課堂總結和反思。
例如,教師在講到《比例》這一課時,就會有許多學生犯錯誤,而且都是犯在了把得數的分子和分母搞反,這時教師就可以針對他們的這一共性問題,給予相應的解答和指導。比如,課后練習有一題是3/5∶3/6,這時許多學生都會犯錯,計算出來的結果都是5/6,這就是一種思維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學生犯錯誤之后,詢問他當時的思路,然后引導他進行正確的思路分析,從而避免相應錯誤的第二次發生。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樹立一個正確的教育觀,對學生課堂中出現的錯誤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并且能夠加以有效的利用。在方法途徑上,教師可以利用他們的錯誤進行小組的討論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還可以巧妙地借助其錯誤進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最后對于經常出現的某些典型性的錯誤,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認真的總結,避免日后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