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悅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取知識經驗的重要途徑。兒童有探究外界事物的本能,但認識較少,還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幼兒園老師應該抓住孩子的這一特質,引導他們對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探究。
幼兒學科學的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主動探索過程。在一次關于水的主題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對下雨后的地面積水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此生成了一系列探究學習的過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水池邊盡情地玩耍嬉戲,對墻角小蝸牛的悉心照料,放大鏡下閃動的好奇心,這些都是幼兒最初的科學經驗。
下過雨的操場地面出現了一攤攤積水,孩子們都喜歡去里面踩一踩、跺一跺,濺得衣服鞋子上都是雨水,幼兒高興壞了,可家長卻在一旁批評指責。幼兒園老師見此機會,抓住教育契機,干脆讓幼兒穿上雨衣雨鞋,盡情玩耍。2分35秒過去了,孩子們從自由踩積水演變成了觀察鞋底的腳印。“我的腳印像斧頭。”“我的腳印像蝴蝶。”“我的腳印像一盒巧克力。”這就是幼兒最初的科學經驗,它源于一顆顆萌動的好奇心。接下來通過觀察、對比、猜測、發現,甚至于把各自的鞋子脫下來進行對比,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科學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萌發主動探索的強烈愿望。
當踩腳印的活動滿足不了孩子的探究欲望時,他們又在操場邊的戶外活動器材筐子里找來了繩子、球、棒、輪胎等一些材料。用棒的孩子蘸上水在地面上畫起了畫,小花、笑臉、房子,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案誕生了。玩輪胎的孩子發現花紋的不同滾出來的印記也不同。甚至還有孩子騎上了三輪小車,發現騎過去后留下的痕跡越來越淡了。車子拐彎了,我的線哪去了?孩子利用多種材料進行探究,而探究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對現象的發現,教師的指導應該是“半扶半放”“扶多于放”。
之前踩過的腳印,孩子們發現有的干了,有的沒干。“是鞋的碼數不一樣,你的鞋子小。”“不對,應該是圖案不一樣。”孩子們又提出再來一次,用筆圈出自己的腳印,這樣就不會搞錯了。又借來了老師的手機,打開秒表,開始計時。2 分鐘過去了,腳印幾乎沒有變化。孩子們又議論開了:“是有人遮了太陽”“原來水這么難干?”“這個計時表怎么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當幼兒處在一個學習共同體中,與同伴進行語言交流、思維碰撞,共同感知觀察、探究問題、找尋答案,這也是科學學習的過程。
作為教師首先應學會安靜、仔細地觀察幼兒,傾聽他們的談話,不要打斷他們的思路,雖然我們知道這并不準確,但這是孩子的一個前期經驗,說明了他們對時間概念的認知。經過探索,他們發現認知上的一個沖突。而這個沖突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進行新一輪的探索。
6 分鐘過去,腳印的局部有點干了。孩子們又開始討論:“我的是從后面干的。”“我的是從前面干的。”“我的是中間干的。”10 分鐘過去了,“不能講話,講話有風。”“是因為她踩得少,腳小,痕跡少。”“因為她鞋底的圖案少。”孩子們提出了各種想法。猜測—行動—觀察,在活動中,努力建構讓孩子成為實踐主體的有效策略,讓孩子邊操作邊思考,敢于提出問題。直接的經驗(包括失敗的經驗)比起別人的提示更容易引起幼兒的主動思考。這符合孩子認知發展的規律,在操作實踐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新知。幼兒通過多種方式,將形成的想法和探究的結果進行表征、論述,將科學過程和結論進行總結、傳達、分享。
在探索如何讓腳印快速變干的問題上,孩子們展開討論,從一起合作利用工具到分步驟分工利用工具將腳印吹干,培養了幼兒的組織、分工能力。這樣各顯其能,能有效地完成科學探究的任務,并且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避免了個別孩子包辦,探究過程井然有序。
接著腳印變干的問題,教師提出新的想法:“你們能有什么辦法讓腳印快速變干嗎?”“用嘴巴吹,用兩只手扇。”“我可以用手把腳印抹開,這樣濕的地方就變大了。”我們可不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呢?孩子們提出:“我們可以用掃帚把水掃開,可以用吹飛機來吹,還可以用電風扇,用抹布擦,用餐巾紙來吸。”第一次實踐:大家一起來,有的用吹風機,有的用電風扇,有的用抹布,有的用餐巾紙,最后用時1 分11 秒。“還能再快一點嗎?”這時候我又提出了新的挑戰。孩子們又一次議論開來:“我們這次分工,你先用掃帚來把水掃開,然后你用抹布抹,最后你用吹風機,你用電風扇一起對著吹。”果然分步驟快了很多,孩子們歡呼起來。事實證明,經過反復的探索,孩子們嘗到了成功的甜頭,我的適時介入,啟發引導,不僅為他們的探索增添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對他們的終身發展是有利的。
通過下雨天這樣一個極其普通的自然現象,孩子們自發地生成了踩腳印、讓腳印快速變干、水的痕跡等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這些活動具有內在邏輯線索,各活動之間不是分離的關系,在活動開展中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圍繞幼兒提出的問題來進行探究,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