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是江蘇省首批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單位。2019年1月,“人人微公益:小善大愛助成長”項目被專家組評定為省首批品格工程的“精品項目”。學校實施該項目兩年多來,取得了明顯實效,創造性地表達了新時代高中生的品格生長范式。亞當·斯密曾說:“無論人們會認為某人怎樣自私,這個人的天賦中總是明顯地存在著這樣一些本性,這些本性使他關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福感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揚大附中的品格項目就是基于高中生品格底色中的“善和愛”,將之激活、喚醒、放大,進而點燃成一把火炬。
“人人微公益”項目在揚大附中得以生長,主要是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形成合力和感召力,這種力量來自對品格提升的專業理解和德育熱情。一是學校重視“人人微公益”的課程設計。學校從四個維度進行實踐創新:建立“人人微公益”運作機制,開發“人人微公益”操作平臺,培育“人人微公益”指導團隊,形成“人人微公益”活動系列。品格項目最難做的是評價體系,學校在傳統的重視過程性評價、重視多元平臺評價、重視多元主體評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研發了“增值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功能,讓學生成為自我評價的主體,建立增值評價體系,放大增值評價功能。二是注重“人人微公益”運作機制的系統建構。在自主性、互動性、實踐性的理念下,構建組織健全、科學規范、有序運行的運作機制。學校創造性地研發“人人微公益”操作平臺,成立了四個專業部門:綜合指導部、策劃運行部、宣傳推廣部、外聯拓展部,負責項目的前、中、后不同階段的運行。三是建立學校微公益活動網絡互動操作平臺。學校開通“人人微公益”專題網站專門服務于微公益活動。微公益項目的提出、宣傳、策劃和具體實施健全互動機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主動擔當的意識。網絡微公益互動操作平臺主要設置首頁、微公益資訊、微公益學生組織、微公益宣傳、微公益導航、微公益課堂等欄目,包括六個操作平臺:項目設計平臺、項目推介平臺、志愿選擇平臺、互動交流平臺、過程記錄平臺、評價表彰平臺等。
學校在項目設計之初,就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方面整體設計多維度的微公益項目;著眼于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培養學生的知、情、意、行的過程整體設計多層遞進的微公益項目;著眼于學校、家庭和社區形成德育合力,整體設計多元主體參與的微公益項目。
江蘇省社區公益服務精品項目“‘1+1+20’獨居、空巢和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讓新時代青年體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學會“與生命的不同狀態”溝通和對話,體悟“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養成“同理心”,激活內在的“仁善美德”;微公益精品項目:學習資助站,讓新時代青年從“身邊的朋輩學習援助”入手,走進社區,用自己的專長為“學困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學習幫助。
學校的五大主題活動,豐富了“人人微公益”的活動形式,使得高中生更愿意參與,更愿意體悟,品格在活動中升華、在實踐中提升,品格提升成為一種在場行動。一是文化宣傳類,主要有主題宣傳活動、公益文化宣傳、公益故事宣講、尋找最美瞬間和評選公益明星等。二是知識傳播類,主要有校內學習互助站、社區學習指導站、經典誦讀與推介、閱讀工程朗讀者、科技宣傳與創新等。三是志愿服務類,主要有環境美化衛生保潔、公共場所義工維護、公共生活志愿服務、愛心陪伴尊老敬老、愛心同盟扶殘助殘等。四是社會援助類,主要有扶貧濟困捐助活動、學習資源資助活動、緊急救助活動、校園義賣活動等。五是體藝公益類,主要有體育藝術宣傳活動、儲英體育俱樂部活動、聆韻藝術社團活動、體藝公益義演活動等。豐富的活動形式,讓高中生“樂享樂創”“知行合一”。
學校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微公益”的核心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微公益”的內涵。學校在實踐中發現,微公益與公益(這里主要指傳統公益)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微”和“人人”。微公益之“微”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參與主體之微,個體力量之微。它是由微小個體盡自己所能、盡一份綿力參與的公益活動和公益行為,具有草根性質。二是指借助互聯網和自媒體等新媒體平臺的“微工具”進行網絡公益活動和“微公益”組織評價工作,它不僅是對傳統公益的繼承,同時也是對傳統公益的有益補充。對于傳統公益,高中學生參與時存在時空受限、成本較高、互動性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等不足,“微公益”能夠有效且創造性地解決。
我國微公益的概念最早由“多背一公斤”網站的創建者余志海提出,他發起了“多背一公斤”的公益旅游,鼓勵旅游者在旅游途中多背一公斤文具或課本給沿途的貧困學子們,他認為微公益是“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件著手,積少成多”,微公益的兩個必備條件是簡單和有效,簡單意指人人均可參與。揚大附中在實施這個項目過程中創造性地發展了“人人”,即每個個體都要參與其中,每個高中生都要有所表達,要學會與“世界溝通”,與“朋輩交流”,與“每個鮮活的生命對話”,從此出發,“微公益”就不再是“微小、微薄”的而是“盡精微、致廣大”的。
瑪格麗特·米德曾說:永遠都不要懷疑,一小群思維縝密、篤志奉獻的人可以改變世界。實際上,這也是唯一曾經改變世界的方式。
小善大愛,這是初衷;品格生長,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