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清和
有人說,紀律是維系社會穩定和諧的紐帶,為個性發展提供保障。而另一種聲音卻說,在各種各樣的紀律下,人的思維空間和行為方式會受到極大地限制,使得個性變成了共性。那么紀律到底促進個性發展還是限制個性發展呢?
紀律促進個性發展
開宗明義,紀律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的行為規范,會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是相對于時代、適應時代的發展進步的。個性不是人的怪異行為和陋習,而是指對他人對社會獨特的貢獻方式。發展是事物朝著進步向上的方向生長的過程。紀律對社會中大多數人個性發展是否有推動作用,是評判紀律促進個性發展與否的重要標準,紀律促進人的個性發展,理由如下:
1.從外部而言,紀律為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環境。紀律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行為規范,是維系社會穩定和諧的紐帶,它為個人安定的生存環境提供了保障。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其個性的發展絕對不能脫離社會這個大環境,而一個良好的環境恰好是個性進步變化的重要保證,對紀律的破壞將導致人性的畸形變化。在良好的氛圍中,我們的知識技能得到豐富,情操品德得到陶冶,個體得到尊重,獨特性也就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從內部來看,紀律能夠給個性發展提供良好的指導作用。發展不是泛泛的變化,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變化,而紀律保護的是集體的利益,它能夠引導人們朝著正確的道路發展,能不斷完善自身的個性,這一點對于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他們在未成熟的時候,更需要紀律這樣的“良師”來引導和規范。
3.紀律是用來約束人們的共性,而非用來約束人們的個性,任何一個抹殺人的個性的規章制度都有悖于規章設計的核心理念。一項規章條文的制定就是為了使個人的個性發展不至于影響到別人的個性發展。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里就有關于自由與法規的討論,其中說明法規的制定就是為了使每個人都獨立、自由。從這點上講,紀律更能促進個人全方位的健康成長。
紀律限制個性發展
所謂的個性就是個別性、個人性,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任何人都是有個性的,也只能作為一種個性化而存在,因為個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紀律是為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進行而要求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文。紀律作為一種人的行為規則,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要求一定集體成員必須執行,因此具有歷史性和強制性的特點。紀律的歷史性、強制性等特點就決定了它必然會限制個性的發展,具體理由如下:
1.紀律存在于不同范圍和種類之中,它隨著個性物體的出現而出現。從歷史上看,原始社會人類分為母系和父系世族。母系的紀律便為女尊男卑,而且勞動力的分配也是母為主體,父為輔體,這是受到當時技術的紀律性束縛,從而使得男子的個性化勞動被深深壓抑,這從一方面說明了社會紀律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縛著個人和單位的個性化發展。當然,這還反映在父系世族之中,在現代生活中還有著明顯的痕跡,例如在職場上部分公司對于性別的諸多不合理限制和條件。
2.個性是心理、社會、發展環境共同決定的因素,所以人人皆不相同,在某種意義上也具有不可重復性,而紀律是針對一個時期、一個集體提出的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準則,是適合大眾的規范要求。在各種各樣的紀律下,人的思維空間和行為方式受到了極大地限制,使得個性變成了共性,限制了個性發展。
3.紀律的制定標準是由某一部分人的意志所決定的,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當所有人都去遵守紀律時就會將個性抹殺,使得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大體相近,從而限制個性的發展。例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為全世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眾所周知他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因為當時他的學校那些所謂的紀律嚴重限制了他的個性,導致他不得不中途退學。綜合以上幾點,紀律限制個性的發展是不爭的事實。
紀律能否促進社會發展關鍵在于紀律的性質是怎樣的。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紀律一方面起著傳遞社會價值、集體價值的作用,讓我們從小學會自我約束,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另一方面規范著集體里面個人的行為,引導人們學會合作,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其朝著更有利于融入集體與社會的方面發展。而紀律和個性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嚴格的紀律,才能保障每個人發展個性的自由,少數人違反紀律就是對大多數人個性發展的侵犯。一個人個性的健康發展也必須以紀律為保證,否則,個性的發展也會走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