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貴州省納雍縣第八小學,貴州 畢節 553300)
“好奇心是引導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中只有對語文知識產生好奇心,在有興趣的基礎下才會對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變得興致盎然,對所要掌握的知識有無限的積極性,最終使學生在享受中自愿、愉悅的吸收語文知識。
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應該在上課前結合實踐制作關于烏鴉的卡片,在進入課文知識講解時,可以給同學講一個關于烏鴉的故事,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再引入課題,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更快更容易的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再通過學生自己的想象,積極主動進入到學習的氛圍中,更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
教學活動是雙面性的,不能延續傳統的教師在教學生在學的模式。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適當的時候巧妙的、合理的設計問題,不定時間不定學生的提問,合理的引導學生學習,指導學生思考問題。只有學生積極自主參與進去的課堂,才能使語文教學有高質量、高效率的結果,啟發學生自主的動手、動口、動腦、交流的能力。自己去發現并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積極探析語文知識,找到學習語文的最佳狀態。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時。揭示主課題體后,老師先讓學生圍繞課題知識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讓他們自己帶著問題去自我解讀課文,把自己能找到的答案用筆畫出來,不懂疑惑的問題用筆標出來,通過要求學生質問制造答案的過程,養成動口、動腦、動手的學習習慣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智慧與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語文知識形成技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展現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中,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益。
在語文教學中,對一個知識點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與看法,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指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讓他們自己大膽的各抒己見,在課堂上老師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學生結合知識的積累及自我的實踐、自我的性格等發表不同的看法。對有分歧不同意見的問題,要讓學生互相交流討論,通過交流,讓學生進一步領悟知識,體會到學習是無止境的的道理,讓他們懂得有的問題沒有百分之百的標準答案。這樣的課堂不僅能有活躍輕松開放的教學環境,還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真正讓學生在無拘束的環境下討論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使課堂生機勃勃。
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可以問學生,“學了這篇文章你們領悟到了什么,”,這個時候同學們的答案就會大不相同,針對特別的理解,一定要讓其他同學展開激烈討論,才能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更深的知識,最后老師在做一些總結,使學生有更全面,更準確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保護學生獨立思維的積極性,也讓他們的獨特個性在課堂上得到較好的發揮。
小學語文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質量優,語言美的佳作。其描述故事的語言十分美妙,用詞巧妙,思想表達的準確深邃,見解獨到精準,這些都是需要引導學生朗讀與領悟的。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反復仔細朗讀,像朗讀會、組織讀書會,朗誦會等,以挖掘學生的智慧潛能,在朗讀過程中,理解知識、熟記好詞好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提高寫作水平。
如在《烏鴉喝水》一文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要點,指導學生對美的語句反復朗讀,以領悟學生心中自主的看法和遇到困難時自己的態度。同時,在學生徹底領悟知識點的基礎上還可以自編自演音樂劇,小品在更逼真的情景中再現豐富生動的話語,在形象生動的表現手法中更深的理解課文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悟到書本上的精華知識點,更具體的全面了解知識點,讓學生在自主評價中吸收及消化知識要點。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平等對待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放下自己心中的“有色”眼鏡,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在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中,促進教學方式的改善,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性。在平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時常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挖掘學生的優缺點,同時鼓勵發揚他們的優點,盡量改善保護學生的缺點,對學生日常保持微笑,熱心腸的態度,不能板著臉,嚴肅冷漠,大聲責怪,不合理的批評學生,使學生完全失去自信心,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及主動性,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讓學生找到自信,找到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該,因人而異的進行分層教學,針對知識理解力差的,學習基礎不足的學生提問相對簡單一點,在書本上容易找到答案,布置簡單的作業與習題,對打對了,做對了的,甚至只做對部分的學生給予他一定的表揚。隨后在逐步的增大對它提問的問題的難度,加大對他的訓練,提高訓練要求。從而讓她在點滴中慢慢進步,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這樣在愛的環境下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能調節學生心理上的憂愁,使學生在一個愉悅的氛圍里不斷加深與老師的感情同時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
語文課程作為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在國家對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時,教師們也應該改進教學方法和技術,改變過去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要改變傳統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結合時代發展落實教學實踐,綜合當下學生的學習習慣,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