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嬌鑠
(吉林廣播電視臺網絡運管中心,吉林 長春 130033)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電視行業的逐步發展,節目類型呈現多元化以及個性化,各種風格和主題的節目層出不窮,帶給了受眾豐富的精神和文化享受,同類型節目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綜藝類節目作為當前電視節目的主要類型,獲得了當代受眾的歡迎與認可,各個電視臺也將制作重心置于綜藝類節目中,為了更好的吸引受眾觀看,節目包裝成為了開展競爭的關鍵手段,通過有效的包裝能夠擴大節目的社會影響力,進而提升收視率和口碑。因此,針對綜藝類節目包裝創新進行分析,對促進我國電視行業的有序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理念識別是綜藝類節目的創作核心,其將節目的經營理念和主題定位進行高度融合,促使其成為節目的精神文化,并且將其融入到節目的包裝、制作以及策劃中,以電視為載體,將這種精神文化展示和傳遞給受眾,促使受眾在欣賞節目中,對其中蘊含的理念和精神形成更為直觀和清晰的了解。因此,理念識別是優秀綜藝類節目的基礎和前提。
當前,隨著我國文娛事業的快速發展,綜藝節目的數量持續增加,在表現形式方面趨于雷同,存在缺乏個性、跟風嚴重、大量模仿等問題,不利于我國電視行業的發展與競爭。在此背景下,電視臺在制作綜藝節目中,要樹立準確而清晰的理念,體現節目的個性與不可復制性,為內容呈現和塑造夯實基礎,將這種理念延伸到節目外在。
理念是區分不同綜藝節目的重要屬性,例如《中國詩詞大會》以文化為理念、《奔跑吧,兄弟》以真人秀為理念、《非誠勿擾》以婚戀為理念、《快樂大本營》以歡樂為理念等。因此,在節目包裝創新中,需要以理念為基礎,通過合理的包裝為受眾傳遞文化精神、科學價值觀以及積極態度等內涵,促使受眾在身心放松中獲得學習與思考。
綜藝類節目所展示的視覺形象是傳遞內容的關鍵方式,其是節目的外在體現,視覺識別包裝主要包含節目字幕、節目轉場以及節目標識等元素,其屬于節目個性化和獨特化的重要體現。
節目字幕主要分為標題字幕和人名字幕,人名字幕的功能為提示,展示畫面任務的主要信息,標題字幕是對節目內容和主題的簡單闡述,便于觀眾更好的理解。二者在設計中要做到直觀簡單,合理運用多元化的樣式、風格以及色彩,保證其與節目理念和個性契合,兼顧差異性和整體性。例如親子類綜藝節目《爸爸去哪了》,在每個孩子和父親出場后,屏幕都會出現對應的字幕對畫面人物的特征和名字進行簡單介紹,并且配以樣式活潑、顏色清新的字體,與節目風格契合的同時,帶給觀眾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節目轉場主要用于畫面和板塊切換,促使各個場次更好的銜接,提升節目的欣賞性和層次性。通常情況下,綜藝節目轉場方式主要通過遮擋物實現,例如道具、畫面、人物以及標識等。例如《歡樂喜劇人》,其經典轉場鏡頭為:大鵬展翅從飲品瓶中飛出,這一富有創意的轉場方式,不僅帶給受眾以新鮮的體驗,更是起到了贊助品牌推廣作用,是贊助推廣和節目包裝的雙贏之策。
標識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其用于辨認和區別不同事物,具有較強的獨特性、準確性以及識別性,電視節目是傳播和交流信息的重要載體,在其形象設計包裝中,節目標識是重要元素,通過別具一格而富有內涵的節目標識,可以幫助受眾快速的區分和辨認,有助于提升節目社會影響力。
綜藝類節目包裝需要有效的推廣、宣傳和營銷,行為識別作為當前最為常用的行為方式,其可以將節目理念融入到宣傳推廣中,吸引受眾的了解和關注,進而更好的感知節目、體會節目。節目主持人、宣傳片、片尾片頭都是行為識別包裝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宣傳節目的重要表現手段。
主持人是節目的代言人,對主持人進行包裝是節目包裝的重要元素,例如《朗讀者》的主持人董卿、《中國好聲音》的主持人華少、《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汪涵、《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快樂家族等,都是當前受眾喜愛而熟知的主持人,主持人的知名度和主持風格,可以促使更多受眾關注節目,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和品牌形象。
宣傳片是綜藝類節目理念和內涵的動態呈現,想要提升宣傳片的質量,需要在配樂、配音、合成、剪輯以及拍攝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以綜藝節目的主題和理念為立足點,充分展示節目個性與風格,向受眾傳遞社會正能量。例如綜藝類節目《見字如面》,其通過明星讀信的方式,引領受眾走進相關人與物,體會其中蘊含的人文情懷和國人精神。宣傳片與節目的韻味交相呼應,通過對書信往來歷史片段的融合,配以具有人文性的旁白,帶給受眾以故事感和時代感。宣傳片如同綜藝類節目的名片,在技術手段和敘事方法方面要具有獨特的賣點和創意,兼顧娛樂性和藝術性,充分展示節目的優勢和特點。
片頭片尾需要結合綜藝類節目的主題與內容進行針對性制作,例如當前所有綜藝類節目都有大量的贊助商,在片頭片尾中也主要以下期節目預告和贊助商標識為主,在包裝中要注重片頭片尾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與節目風格相契合。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電視事業的快速發展,綜藝類節目受到了當代受眾的歡迎與喜愛,其可以帶給受眾以文化體驗和精神愉悅,一檔成功的綜藝類節目離不開全面而精致的包裝,通過包裝能夠提升節目的社會影響力,在引領受眾價值觀的同時,滿足其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