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天陽
(石家莊市職業技能教研鑒定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面對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職業教育需要全面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學校內涵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教育具體系統化的一種實踐方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操作體系以及認識形式,它從整體以及本質上將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運作方式、組織形式和構成要素進行把握。職業教育為社會輸送人才,應該以市場為教育導向,緊密聯系信息時代社會的經濟發展,這樣才能有效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使社會企業對職位的能力需求得到滿足。在尊重教育規律情況下,在企業需求的基礎上對人才的培養制定相關教育方案,職業教育需要主動對企業和市場進行貼近,全人員、全過程、全方位對產學研結合進行推進,就必須在建設實踐基地的基礎上,將課程的改革與建設作為核心,以達到將學生的實踐技能以及綜合素質提高的目的。
職業教育教學需要根據人才市場的需要,及時調整專業體系,緊密對接區域產業需求。學校的各專業要廣泛開展人才需求調研,構建新常態下的多方聯動、復合育人機制。根據人才需求,及時有效論證適應產業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特色專業體系,合理設置學校優勢專業群及其拓展崗位群,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各專業根據人才需求狀況及學生求職意向,充分利用并進一步優化學?,F有軟硬件教學資源環境,為本專業學生開設拓展崗位及其核心課程。各專業應認真做好學生的專業導航宣講工作,并對選取拓展崗位的學生進行獨立編班,實施分班教學。
職業教育要充分考慮所學專業對接職業的需要,開設課程以專業實用夠用為原則,課程設計以理論結合實踐為主線,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課程設置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原則,通過行業企業調研,由行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參與,認真分析行業現狀及人才需求,剖析本專業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依據本專業職業崗位素質和能力要求,構建“工作過程為導向、工作項目為載體”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課程體系設計可根據職業崗位及職業標準,構建模塊化課程結構。各模塊之間相輔相成,互為支撐、互為融合。構建課程與崗位一體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與認證一體化、課程與職業技能競賽一體化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專業課程根據職業能力要求,按照職業崗位的需求進行對接和重構,確定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內容。同時,教學內容要符合教學規律,在職業能力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信息時代下的學習條件日漸改善,學習終端日漸多樣化,在線學習服務日漸豐富,信息化教學能力與在線學習動機日漸提高。我們要順應時代,及時更新職業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數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依據教學目標,通過不同教學策略、方式與技術的綜合運用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按照人才培養模式總體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全面推行學生專業能力培養階段的“以賽帶練”實踐教學模式及課程全過程考核評價模式,形成課堂教學組織及課程考核的常態化管理與考核機制。在教學過程中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積極研究與探索教學改革模式,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教學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考核與評價模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熟練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廣泛開展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案例教學、模擬仿真等教學方法改革,全面創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并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探究式教學、情景教學、網上助學等教學方法,引入企業真實案例與生產性實訓項目,試行分組、分層等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實現教學過程和職業崗位對接。
學生畢業后需要面對職場這個話題,現在的職場需要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和一定職業素養,如何經過層層選拔,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場合,展現出我們學生獨特的一面。而素質拓展訓練便是學生充實自我的良好途徑。經過拓展訓練后他們會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展現出團隊合作意識,在與人溝通、協作、共同開發完成任務等情況下發揮自己的獨特的聰明才智。比如“沙漠求生”“荒島生存”等訓練項目,通過體驗可以看到人性面對自然界無窮預知的震撼,能夠讓我們回昧無窮。在這些特殊環境中發生的場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愿我們以此為鑒,揚長避短,對真實生活有所幫助。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過后能夠對照現實生活去改變自己,努力將自己學習的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為適應社會做一些準備,讓我們的學生變的更加自信,有擔當和社會責任感。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育形態悄然革新,職業教育信息化將成為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強有力保障。加強學校教學信息化平臺建設,優化現有精品課程平臺,搭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微課程、信息化教學課程等網絡課程教學平臺,推進傳統課堂與信息化課堂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等混合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加快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搭建數字化教學平臺,創新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模式。優化學校網絡資源建設環境,以網絡資源共享課程及微課建設為主要抓手,進一步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建立由學校、教研組、任課教師組成的課程建設聯運機制,有效推進學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構建系統化網絡教學資源,便于師生自主學習獲取,為有效推進新型教學模式提供強有力保障。搭建學校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平臺,進一步優化校內實踐教學條件,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總之,信息時代的職業教育機遇與挑戰同在,如何加快學校內涵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每位職業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系統化工程,要順應以國家職業教育精神為指引,按照“五對接”原則,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