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棲霞區將構建和諧、綠色的心育“生態圈”作為時代使命,全面建設區域發展性心育的合作模式。依托“課堂、課程、課題”三課平臺,創建“科研、教研、培訓”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依據心育工作的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特點開展活動,增強全區心育工作的服務力、研究力及影響力。棲霞區心育“生態圈”的具體架構為:內圈是學生心理自主發展,中圈是師生心理共同發展,外圈是學校心理特色發展,圈外是棲霞教育全面發展。
1.構建管導網絡。
南京市棲霞區初步構建了“以區教育行政部門為主導、區教師發展中心為主線、基層學校為主體”的發展模式。形成了“區教育行政—德育校長—學校德育處”三級管理機制和“區教師發展中心—學校心育教師—學校心育中心”三級指導機制。行政管理機制重在發揮行政部門的協調與管理作用,業務指導機制重在發揮業務部門的專業指導與研究作用,基層學校則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具體實施工作。全區各校也建立了相應的心育領導小組和心理輔導室,形成了“校長牽頭、德育處管理、心理輔導室具體實施”的校級管理模式。
2.力推各級創建。
為強化心育的重要性,棲霞區教育局將心育各項工作納入學校考核體系,和學校的發展緊密相連。如將承辦心育教研活動、創建示范心育中心、教師參加心育競賽等全都納入考核體系,形成積極導向。棲霞區要求各校建立心育中心,由專人負責,并且有序組織學校參加“南京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驗收與評估;嚴格按照創建細則指導落實到位,到2020年實現心育中心示范或合格全覆蓋。目前,全區已經成功創建14所示范心育中心。
1.努力推進常規教研和專題教研。
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常規和專題教研,每學期開展2~3次共同體教研,對心育工作進行精微研究。注重推進遠郊學校心育工作,每學期至少在1所遠郊學校開展教研。同時,定期到成功創建為市級示范心育中心的學校進行視導,督促學校將心育滲透于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每年開展一次市級心理教研活動。
2.努力開展課堂改革與課題研究。
立足省級規劃課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心理健康教師教學技能提升與培育策略研究”,努力拓展心育課堂的維度和深度,圍繞學習方法、情緒調節、人際交往、生涯規劃等專題在同年級進行同課異構,在不同年段進行同專題的微格教學。
1.注重全員培訓。
指導各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全員性的心育普及培訓,邀請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區縣心理教研員及高校心理學專家擔任培訓專家。通過全員性的普及培訓,增強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心育意識,掌握心育的基本方法。
2.推進重點培訓。
為提升教師的心育專業素養,每年組織一期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班,課程設置和南京市心理健康教師的考試要求一致,每期報名人數不限,鼓勵各校沒有拿到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及青年班主任積極報名參訓。制定嚴格的培訓規章制度,邀請專家授課,指導每一位參訓教師認真完成作業,包括心理輔導方案、個人成長報告、心育論文等。另外,組織區內符合要求的教師參加南京市心理咨詢員培訓,督促其完成培訓任務,更好地為學校心育服務。
1.開展心育團輔活動。
引導各校教師關注學生同質性心理健康問題,及時開展心理團輔活動,以招募的形式開啟,以社團課的形式開展。
2.做好心育個輔活動。
充分發揮學校心育中心的功能,指導各校重視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適時進行矯治性心理輔導。區內各校心育中心的功能室配備齊全,心理健康教師根據自己的專長對學生進行情緒疏導和高危心理健康問題識別,遇到需要轉介的學生,及時轉介到“陶老師工作站”。
有序組織教師參加南京市“健心杯”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競賽、“知心杯”優秀心理輔導方案評選、“悅心杯”中小學校園心理劇大賽等活動,動員全區各校按照要求報名參賽。
近年來,棲霞區各校對心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各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競賽評比的獲獎數逐漸增多,涌現了一批擅長咨詢、教研和科研的心理健康教師;數次承辦市級心育教研活動;掀起了爭創“南京市中小學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熱潮。
目前,區域中小學心育“生態圈”的運作模式還存在一些不足,需進一步科學研究與論證。接下來,我們將基于區域心育現實基礎,統籌協調、分類指導、逐步推進,以期實現區域中小學心育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