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梅東路小學 黃曉娟
培養學生習作能力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對此進行探索實驗和歸納總結,取得了較好效果。
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指出了積累的重要性。把最優秀文章精心選擇推薦給少年兒童,引導他們與精粹文本對話,他們將來一定會人文底蘊寬厚、素養全面。
(一)精選閱讀書目。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經過反復研討,推薦各類文字供學生閱讀。一是經典美文。編寫校本教材《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引導學生在晨讀課、語文課及各種活動課上吟誦、熟讀,接受傳統文化熏陶。二是世界名著。按課程標準“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要求,每學期推薦名著給學生們閱讀,感受不同文化的璀璨和魅力。三是時事刊物。推薦《小學生學習報》《兒童文學》《少年博覽》等刊物,引導閱讀時文、報刊、網絡。實踐證明,學生能夠愉快感受多彩的現代社會。
(二)組織讀書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們集中精力、相互激勵。一是設定“讀書競賽榜”“讀書星計劃”。推薦書目或自選書目均可,量化讀書活動,閱讀一本得讀書星1顆;三至六年級學生積10顆星可換讀書章1枚;積5枚讀書章榮獲“班級讀書大王”稱號,積10枚讀書章榮獲“校級讀書大王”稱號、并獲學校精美圖書獎勵。二是交流分享。其一,讀書分享會。學期伊始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挑選閱讀書目,給學生充足時間寫讀后感、做摘錄筆記,期末交流分享讀書感悟。孩子們整個學期漫游書海,校園書香四溢。交流分享豐富多彩、暢所欲言,有介紹作者、介紹內容、推薦人物,有片段賞析、角色朗讀、情景演示,還有精美PPT,師生耳目一新、受益匪淺。孩子們興致勃勃、熱情高漲;教師鼓勵點評,更激發了孩子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其二,積累本展評。期末積累本展評,積累本豐富生動、多姿多彩,猶如亮麗風景,海量優質信息,如好詞好句、名言警句等等,撲面而至。閱讀的交流和展評,既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熱情,又逐步引導享受樂趣、形成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為習作做好了準備。
習作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易于動筆,重點是引導學生用身邊事表達真情實感,進而有效提升習作能力。
(一)上好指導課。一要閱讀教學指導。葉圣陶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采取“以文為例、文中取法、關聯生活、仿寫仿練”,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有機結合,確定讀寫訓練點,通過仿寫、交流,有效提高習作能力。如指導閱讀《頤和園》,引導借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學生們都做到了條理清晰、表達自然。二要結合生活指導。提供多篇優美范文,選擇課余活動,引導使用順序關聯和情景描繪詞語,取得了較好訓練效果。如指導閱讀《美麗的小興安嶺》,引導借鑒緊湊的結構、優美的語言,仿寫效果顯著。
(二)創新批改形式。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創新采用“教師三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師生聯動、師生共評,實現了教學相長,克服了“教師改,學生看”的情形。即:草稿(指導性點評)—自改+互改(引導性點評)—謄抄+自評(評價性點評)—分享。具體流程是:學生打草稿、上交,教師把關指導;學生自改+互改,教師就布局謀篇、遺詞用句引導啟發;學生修改習作、謄抄上本、再次自評,紅筆畫出優美詞句、批注修辭方法和寫作方法,教師再從篇幅、字體、結構和內容多方位評價,指出努力方向;學生再修改后擇優分享。經反復修改,強化了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滲透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理念,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勇于修改、不斷修改的習慣。
(三)上好講評課。教師講評、引導不可忽視、不可或缺。一是講評寫作。圍繞訓練目標或常見的簡單堆砌材料等通病展開,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大膽嘗試多種表現方法。如“寫一個小伙伴”,就是圍繞常見的特點不突出、事例不典型等毛病,選擇出示優秀的范文,引導學生模仿、品評借鑒。二是講評修改。其一,選擇優秀習作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從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感知領悟,品鑒開頭結尾、敘述情形、展開情節運用的修辭方法等。其二,挑選不成功作文,引導學生討論怎么改。
通過實踐檢驗,課內課外結合,有效增強了學習的習作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們都能夠主動嘗試各種寫作手法表情達意,習作水平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