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實驗小學 王 芳
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小學低年級語文兒童詩教學進行創新的緊迫感十分明顯,兒童詩教學中業已存在的一些問題更是逐漸暴露。從形式與內容上來看,兒童詩教學與一般性的語文學科教學并沒有明顯差異,但兒童詩賞析與創作能力培養提升這一理念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則需要對如何進行兒童詩教學策略的優化及調整進行更多思考。鑒于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低年級小學語文兒童詩教學策略的優化缺乏足夠了解,探尋出具體的教學優化策略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是小學語文常規教學中的基礎構成,兒童詩教學能夠存在于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與其具備的重要作用也密不可分。一方面,兒童詩教學能夠為后續語文學科中的詩歌教學和文言文教學打下很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兒童詩教學對于陶冶小學生的情操也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兒童詩本身積極向上且風格上的同一性較為明顯,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認識并了解兒童詩,并在兒童詩教學活動持續開展中喜歡上兒童詩賞析,甚至是創作。
近幾年,教改的不斷進行使得兒童詩教學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的受重視程度更是不斷增加。但也需要看到,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例如,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往往與一般的語文學科教學摻雜在一起,這直接弱化了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的特色。此外,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的方式方法十分單一,教師單純進行兒童詩講解,讓學生多次進行兒童詩朗讀與閱讀也是常見的兒童詩教學方法,這一狀態下,兒童詩教學會變得越發單調與單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詩教學所具備的一些正向影響和教育功能更加無法充分發揮出來。也正是因為這樣,小學語文低年級兒童詩教學需要進行較大程度的調整。
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的優化可以從兒童詩鑒賞入手,教師作為整體教學的引導者更要發揮出教學引導的功能,并在兒童詩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進行兒童詩的鑒賞,在對兒童詩進行鑒賞的同時進行兒童詩的分析。例如,在《憫農》這一詩歌的學習進程中,教師可以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經典詩句進行文學藝術分析與文學創作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對詩歌形成一個一般性的認識。不僅如此,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從互聯網上進行優秀兒童詩作品的搜集,并在課堂上圍繞此類的兒童詩作品與學生一道進行兒童詩的鑒賞和學習。伴隨著兒童詩鑒賞性學習活動的持續開展,小學低年級語文兒童詩教學的氛圍會越發良好,小學生也能更為熱衷參與到兒童詩教學的有機過程中來,從而為兒童詩教學質量提升做出貢獻。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兒童詩教學包含著兒童詩創作相關內容,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側重地進行學生兒童詩創作情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小學中兒童詩教學相關活動之所以開展中呈現出了很多問題與學生缺乏對兒童詩的喜愛有關,正因如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并喜愛上兒童詩。在這一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則要在兒童詩創作的教學目標指引下進行兒童詩創作情趣的培養,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愛國主義,感恩教育等作為兒童詩創作的一般主體并鼓勵小學生進行對應的兒童詩創作,從而讓學生能夠對如何進行兒童詩的創作有所了解,伴隨著小學生兒童詩創作欲望得到不斷的激發,兒童詩教學整體上也能夠更為多元和立體。
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中,很多小學生已經開始進行了兒童詩的創作嘗試,小學語文教師也熱衷于布置一些兒童詩創作任務交由學生去完成。這一教學環節的出現是一種創新與進步,但要將這一教學環節的正向影響發揮出來則需要語文教師合理對學生所創作的兒童詩作品進行評價與反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創作的兒童詩作品進行整體分析,發現學生群體在兒童詩理解與創作上存在的不足。通過對此類問題進行教學化的分析并向學生進行反饋,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的基本方向可以更為正確,小學生對于兒童詩的理解也能更為深入,這種良性的教學循環一旦形成,小學語文教師在兒童詩教學上也能夠具有更多的調整及創新空間,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兒童詩的教學更是可以對更多的創新策略予以運用。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兒童詩可以成為系列教學活動的基礎,但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進行更多教學素材的搜集,選取與運用,兒童詩教學中更是需要圍繞不同的教學素材進行不同形式與內容的創新嘗試。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發起者與驅動者,小學語文教師同樣需要顧及到低年級小學生在領悟能力與學習能力上的實際水準,從而合理進行兒童詩教學計劃的制定以及兒童詩教學策略的選用,堅持從教學實際與學生學習實際出發才能真正提升小學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