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明
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思想行為容易受成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事實上,學生大多具有向師性,喜歡模仿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教師是什么樣的人及其教育觀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小覷。
在社會資訊日益發達、信息大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學生成長環境變得錯綜復雜,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更加多元化。倘若教師的教育觀點和教育信念不一致,則難以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學生時就會捉襟見肘,陷入困境。稍微留心即不難發現,眾多班主任在與班級任課教師的交往中,不經意間就會造成教育合力的缺失或內耗。盡管每個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不同,但是,“道德的目的是各學科教學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也就是說,教師要變學科教學為學科育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涵養德行。對于同一個班級學生來說,倘若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目標不一致,甚至相互沖突,容易給學生造成認知上的困惑與割裂、行為選擇上的茫然與不知所措。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沒有對班級學生的統一要求,教育就不可能真正發生。
班主任是班級教師群體共育的重要組織者和引領者,要努力協調班級任課教師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任課教師的群體效應,形成教育合力。最為重要的是班主任要認識到當下學校教育的危機和學生成長的復雜性,看清教育并非靠“單打獨斗”就能奏效的現實,要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去影響班級的任課教師。任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書者,也是教育者。班級教師群體有了統一的育人目標和方向,就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育人共同體,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力,班級群體共育就容易發生。
在班級建設之初,班主任可以邀請班級任課教師共同探討、協商班級育人目標,力求在育人方向上達成共識。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有科學的育人思想和正確的教育觀念,對班級管理有想法和策略,做到有備而來,這樣才能起到引領作用。其次,鼓勵任課教師聯系學校的育人目標,就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在育人目標和教育主張上提出思考、交流想法、發表見解。最后,班主任對提出的觀點和想法進行過濾梳理,提煉出彼此認同的班級育人目標。
譬如,某班級教師群體根據該校“善文化”主題,以“做一個善良的人”作為班訓,班級活動和日常管理著力涵養學生的“三善”,即善心、善言、善行。“三善”既是該班教師群體的育人綱領,也是該班師生的行動指南,所有任課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善的思想、傳播善的言行,引領學生時時向善、處處行善、事事求善。一段時間后,該班師生逐漸孕育出一種善良情懷,表現出“善言善行”。
班級呈動態發展的趨勢,學生狀態瞬息萬變,突發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教師對學生各方面的表現情況應及時地彼此互通、反饋情況、交換意見,及時把不良風氣和事故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防患于未然;積極宣傳表彰好人好事,傳播正能量。這種常態溝通交流,有助于教育合力和良好班風的形成;有利于班級教師能夠站在更為廣闊的教育背景上,思考學生的行為習慣成因,探尋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進行針對性的教育。為此,班主任要積極為任課教師架設交流互動的橋梁,制作班級通訊錄,創建班級QQ 群和微信群,并邀請任課教師入群,讓交流互動常態化。
除了網絡交流,班主任還可以組織任課教師進行線下主題交流。交流內容包括班務常規、課堂教學、布置作業、培優輔差、處理突發事故、家校溝通等。每次確定一個主題,任課教師各自準備相關內容,發表意見和看法,總結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筆者曾組織班級任課教師開展以“如何破解學生不做作業”“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積分花式獎勵法”“如何與家長打交道”等為主題的互動交流。這類聚焦的主題,經過集體智慧的碰撞后,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廣度,能夠系統化地提升班級教師群體共育的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交流互動時要講求方式方法。當班主任發現任課教師之間的做法出現對立,或者違背教育規律,不宜直接當面指出,而要采取迂回策略,否則容易傷了彼此和氣,不利于班級共育。譬如,周一升旗儀式,某教師讓學生獨自在辦公室補作業。事后,筆者鼓勵該學生給老師寫一封信,內容包括: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反思自身的不足,向教師表達歉意和內心的想法,并保證以后按時完成作業。該教師看到學生的信件后,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欠妥當,且存在安全隱患,此后的升旗儀式該教師再也沒有留下學生在辦公室補作業了。這種曲線溝通的方式,既起到善意提醒的作用,又避免了班主任與任課教師面對面交流的尷尬,效果不言而喻。
每一個教師都有他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某一個領域里比別人更突出。倘若班級任課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并且將這種特長資源奉獻出來,輻射到同伴身上,將有效提升班級教師群體的育人水平,形成厚實的育人合力。筆者的“豆豆班”有7 位任課教師,Y 老師特別擅長繪畫,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大家學習簡筆畫,并恰當地運用在教學上;Z 老師喜歡看書,常把教育學生的小故事和家校溝通的技巧發在微信群,讓班級任課教師從中學到不少育人藝術以及與家長打交道的妙招;W 老師做課件是一把好手,時常指導同班教師制作課件,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
班主任可以召開資源共享會,鼓勵任課教師敞開心扉,分享自己在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上富有成效的經驗和做法,講述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和故事,坦言管理上的困惑和教學中的問題,這樣能夠很好地實現教育經驗共享。教師共同面對教學難題,有助于營造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同伴,這都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實現了班級教師群體抱團發展。教師將同伴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智慧,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少走“彎路”。班主任要做好資源整理和保存,便于日后學習。
班主任在此環節要發揮組織作用,溫馨提示任課教師注意搜集素材,包括“金點子”,實用的“妙招”,管理教訓或教學困惑,鼓勵大家用文字梳理出來,融入分析與思考。具體包括兩個環節:第一,亮出金點子,第二,拋出問題單。對于“金點子”,大家暢所欲言,談談好在哪里,遵循了哪些教育規律,讓同伴們不僅能獲得實用的“妙招”,還能明白背后蘊含的學理。“拋出問題單”的教師要詳細敘述來龍去脈,盡量還原事件本來的場景,其他教師根據描述談談思考和想法,碰撞出更多理性的思考和智慧的火花,以供借鑒和參考。譬如,F 老師講述了班上幾個學生“拿”走了辦公室球拍,不知如何處理才好。其他教師紛紛獻計獻策,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F 老師還把它梳理成一篇教育敘事《辦公室的“偷盜案”》,并在省級報刊上發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收獲了研究的成就感,還在育人水平和專業發展上跨出了一大步,這對于班級教師群體的共育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