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勇 章喜珍
(南昌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大數據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在云計算的基礎上,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對數據用關鍵詞語進行描述后提取有價值信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計算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也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1]。然而,大數據的發展依附于計算機,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發展也同樣需要大數據為基礎,所以,職業院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應結合時代需求符合大數據時代特色。
計算機網絡課程是計算機課程的入門課程,也是今后對于計算機進入深入學習的基礎。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以及市場對于計算機人才需求的變化,傳統的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方式、教材、考核模式等等都難以適應大數據時代下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且學校注重學生多方面發展,導致培養目標廣,無針對性導致學生難以滿足數據中心以及周邊產業人才需求。
職業院校內的教師大多來自相關專業或其他專業,顯然這樣的師資力量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且教師對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都沒有較好的理解和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匱乏的師資力量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以及對新技術的了解與培養,這對學生的成長存在著很大弊端,更不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2]。
大多職業院校內教學設備投入不足,教學資源有限,學生學習只能通過模擬仿真軟件進行虛擬網絡設置,這樣的教學大多停留在理論基礎,而學校資源的限制更是制約著教學活動的開展。
大數據背景下,職業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課程理論體系不完善、教學內容相對滯后、理論與實踐課程比例嚴重失調,這些都將是大數據背景下職業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的主要攻克問題。
對于計算機網絡課程發展而言,勢必離不開理論知識的支持,計算機網絡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理論基礎,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學生應對計算機發展的新的要求及客戶理念都有一定的了解,為學習新支持奠定基礎。
但職業院校在課程體系建設時并未對教學理論部分進行教學規劃及分析,從而導致了計算機網絡課程理論體系不完善,這也嚴重影響著學生對于大數據時代計算機信息的學習和理解[3]。面對這樣的問題,學校應從課程理論體系進行完善和改革,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限制。
大數據是時代更替的顯現,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大數據時代的需求,這樣也難以培養出時代所需的人才,所以,職業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改革應以大數據為改革目標,緊隨時代腳步、緊抓時代特點,根據大數據時代的特色對計算機網絡教學重新設置課程內容以及教學重點,對于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新技術進行知識擴充、開闊視野、從而滿足市場需求,也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市場競爭力。
在日新月異的當下,學校應根據時代需求對教學課程進行改進,對教學形成認知并制定相關的改革措施,改革應結合大數據技術的要求,多方面進行教學目標調整,確定教學改革方向,設定合理的教學組織規劃,從而確保學生符合時代需求。
為了使大數據時代更好的對計算機網絡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發展,職業院校必須完善計算機網絡課程理論體系,為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課程奠定良好的理論知識基礎。
在課程設計方面,學校應選擇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內容進行授課,對于專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相關理論概念設置專業課程,促進學生學習;對于課程監督方面,學校教務部門應嚴格規定,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前進行充分的理論學習,并將理論知識作為考試內容,以此提高學生重視程度[4]。教學的完善也離不開教師的作用,教師應給與學生清晰的指導,讓學生明白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計算機網絡教學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目前職業院校多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實驗內容陳舊、教學知識滯后,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求[5]。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個人能力,學校應增加云計算大數據實驗室,更新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驗內容,加入當下時代所需的新知識如用戶訪問行為分析等。
除此以外,對于學校購進的實現設備應充分利用,學校與社會實現資源共享,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學校對實驗室進行開放加強學生與社會的接觸和了解;學校還可以對跨專業學生進行組織參加網絡數據競賽,提高學生對于行業的了解,也在比賽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此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只有符合時代的需求才能生存,所以專業院校應以大數據時代被背景設計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目標,根據時代需求擬定培養目標,以大數據的發展應用作為教學目標,進行課程調整,從而使學生適應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相關工作崗位。
在日新月異的當下,只有不斷的符合時代的要求才能更好的發展,所以計算機網絡教學必須進行創新和發展,為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培養提供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教育理念。只有對教學進行調整才能使學生具備較高的計算機網絡相關的實踐能力,也更好的提升了學生網絡設計及管理能力,使學生真正的滿足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