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辰
(武警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86)
前言:在民事訴訟中,家事糾紛與其他案件不同的地方就是,家事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具有親屬關系。所以,法院在處理此類家事糾紛時,有關當事人的處分權以及法院方面的裁判權之間的關系與其他民事糾紛是不同的。所以,家庭糾紛也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也得到了國家與地區的重視。因此,本文針對家事訴訟程序與家事審判機構進行分析,簡單闡述了家事審判機構的現狀及問題,并根據現階段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構建家事訴訟程序法與家事審判機構的路徑。
現階段的民事訴訟程序的思路主要是按照一般的程序執行的,其中的一般程序的特點就是抗制[1]。在整個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占據著主體位置,充分的體現可民事訴訟的處分權主義以及辯論權主義的原則。當事人在辯護過程中可以通過有效證據與正面對決抗制爭訟模式,盡可能的提供能夠表明事實真相的證據,使訴訟中的審判人員能夠根據證據作出正確的判決,以此來幫助訴訟人員解決民事糾紛。訴訟的基本法理在于整個程序的啟動、終止、并且將證據的提交權交給當事人,通過當事人對證據的提交情況,來推動訴訟案件的最終審判。在家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對于當事人之間的對抗應當采取相關的約束,最終的審判人員應當注重客觀真相,在審判的過程中,不能摻雜個人情感,必須根據真實證據進行宣判。現階段的訴訟制度與原則均無法滿足家事案件的特殊需求。除了對抗制的爭訟模式不適應家事糾紛,其中,家事調解與法院的調解制度也不是相同的。家事調主要就是幫助訴訟的雙方當事人解決糾紛,使得他們在爭執過后還能夠來往的一項制度,所以說,非訴訟解決方式是家事糾紛最好的解決辦法,與一般的民事調解不同的是,它更注重雙方當事人的情感,在調解的過程中,加入心理學,以此來幫助民事糾紛雙方解決存在的問題。
民事訴訟法律程序所包含的關系人是當事人、法院人員以及其他訴訟參加人員。所以,在民事訴訟的方面來講,妥善處理好家事訴訟的法律關系,不僅需要為家事糾紛設立獨有的程序制度,還應當成立家事法庭形式的審判機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審判機制的價值與功能[2]。根據目前現有的審判機制,而我們由強到弱將審判機制分成五個模式。第一點,家事法庭模式,在2012年,我國在江蘇省成立第一個家事審判機構,將原有的普通民事案件的人民法庭變更成為家事審判機構,并且對本院的家事糾紛采用專業化的審理方案進行審判,在家事法庭的模式下,有效的將和解制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取證工作以及調解工作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第二點,少年與家事法庭模式,此模式是在少年法庭的基礎之上,并且加入了婚姻法庭的法官一起組成的法庭模式,主要可以分成少年與家事兩個部分。第三點,少年法庭模式,此模式主要是對少年模式加以創新,并且拓寬受理范圍,在此模式中加入婚姻家庭方案的訴訟。第四點,民庭中婦女兒童維權合議庭模式。第五點,傳統民庭審判模式。以上五種模式主要就是表明家事糾紛審判機制正處于改革創新階段,在此過程中發現了許多理念與受理范圍的差異。
調解對于民事訴訟而言十分重要,同時也是法院判決的一種形式,調解與判決是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3]。家事調解主要是幫助訴訟的雙方當事人解決糾紛,以此來恢復雙方的關系,所以,家事調解往往需要心理醫生的協助來共同完成調解任務。同時,家事調解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家事糾紛是十分復雜的,所以家事調解更加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同時也在家事訴訟程序上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在制定家事程序法的時候,應當對家事調解模式進行單獨的規定。與此同時,在處理當事人具有處分權與訴爭性的案件時,應當采取強制性的調解程序,并將調解人員與審判人員分離開來,根據法律規定的方式對離婚案件以及收養案件進行處理。
家事審判機構主要是由兩種模式組成的,一種專業法庭模式,另一種是專門家事法庭模式[4]。統一的家事審判是目前我們最理想的一種審判模式,這樣的模式也會保證家事糾紛能夠得到統一標準進行判決。在處理此類案件時,也會對法庭起到約束的作用,這也對我國裁判法律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由于我們國家部分區域貧富差距較大,所以這種模式的是否完全符合國家所有地區,還值得我們繼續研究探索。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模式,首先,是在基層法院中建立單獨的家事法庭,其次,是在現有的少年審判庭的基礎之上,經過改革變更成立少年家事綜合審判庭。以上這種模式很容易實現,但是對于現階段的少年審判還有具有很大的沖擊的。
結論:家事訴訟程序與家事審判機構均與家庭的和諧有著直接的關聯,所以,在處理此類家事案件的時候,應當嚴格按照專業化的審判方向處理案件。根據本文分析,家事訴訟程序與家事審判機構必須進行改革創新,只有這樣,目前所存在的模式問題才能得以改變。同時,還應當提升家事法官的綜合素質,才能保證家事糾紛案件得到妥善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