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宏
(甘肅省和政縣城關幼兒園,甘肅 和政 731200)
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對民族凝聚力起了重要的作用。這種文化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不斷得到創新與發展,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生命系于民族文化生命,振興民族必須振興民族文化。
(一)讓幼兒了解傳統道德禮儀。我們要在當代幼兒教育中傳承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首先要讓幼兒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了解有關傳統禮儀的知識。可通過圖畫、故事、繞口令、兒歌、幼兒舞蹈等方式讓幼兒了解儀表、衛生、置物、交往、節儉、孝敬長輩、傳統節日、感恩、謙讓、仁愛、誠信等方面的傳統禮儀。例如:通過兒歌《小白兔知禮讓》的音樂教學,分組比賽,讓孩子們懂得從生活中,從身邊的小事中學會寬厚待人,與人為善,和睦相處。教師每天利用餐前、餐后等活動轉換環節的零散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看《三字經》等的動畫片;背道德禮儀兒歌;講《孔融讓梨》等經典故事。
(二)以禮約束幼兒的日常行為。不能僅僅讓幼兒了解傳統的道德禮儀,還應在現實情境中約束幼兒的行為,注重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幼兒出現的禮儀問題,要把握教育契機。在生活活動、活動區活動、戶外活動中,及時發現孩子在社會性技能和養好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靈活地采用個別教育、小組教育、集體教育等方式進行教育指導。
(三)以樂塑造幼兒的修養。“樂”在孔子的時代是各種美育教育形式的總稱,內涵廣泛,與詩、歌、舞、曲密切結合在一起,可以稱之為綜合藝術,是一種將藝術與人的生活、情感、文化、科學都聯通一體的教育。孔子曾經提出了“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人格教育理論,在當代幼兒教育中提倡以樂塑造幼兒的修養也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
(四)成人應“以身作則”。孔子很注重為人師表,注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學生。幼兒是最具有模仿力的,成人的行為無形中感染了兒童,因此,在塑造幼兒個性品質方面,成人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
人格教育,即發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質的教育。它強調尊重人、發展人、完善人,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全和完善的人格,建立一種完整和健全的心理結構。人格教育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教化和培養。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時期是其人格教育的重要時期,如果忽略了對幼兒人格的培養和教育,將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
在各種人格理論中,孔子人格教育思想舉足輕重,它歷經整個封建社會而得到不斷演進,基本上適應中國漫長歷史時期的經濟基礎和各種社會的政治關系與思想關系,奠定了中國傳統人格理論的基礎。孔子的思想得到國際的公認,有著豐富的人格教育精華。
孔子人格教育理論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即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里的詩指《詩經》,禮指《周禮》,樂指《樂》。這套三本書是孔子編寫的三本教材,孔子用這三本教材對學生實行人格教育。人因為詩而獲得情感,因為禮而獲得理性,因為樂而達到理想人格即君子人格甚至圣人的境界。
興于詩:可以理解為博學于文,這是實現君子人格的第一個階段。興于詩是從人的內在情感欲望說的,人的內在情感欲望本來處于盲目沖動狀態,孔子希望通過詩教使這種盲目沖動的情感欲望獲得詩意的疏通和激發,因為詩具有興、觀、群、怨四大功能。
立于禮:所謂“約之以禮”,這是實現君子人格的第二個階段。立于禮指的是理性對情感的制約,禮就是社會規范,就是理性,唯有經過禮的修養,人才能成為人,也就是立,他不再是一個孤立的本我,而成為一個社會化的自我,個人在社會中找到了適當的位置。
成于樂:可以理解為經過詩教、禮教之后更進一步的理想的實現,因為樂體現的是盡善盡美的境界,如韶樂,經過詩美的激發凈化,經過禮善的熏陶定型,人獲得了實現盡善盡美的前提,有可能進入樂的和諧雍容、充實流動、真善美融為一體的自由的境界。
21世紀要求人類具有競爭、機遇、責任、創新和效率等方面的意識,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素質,而這些往往與自信、外向、樂觀、進取、堅韌、靈活、守信等健康的人格特征聯系在一起。因此,如何加強對當代幼兒健康人格教育,應是繼承傳統,創新未來。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孩子的個體差異決定了成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但無論什么樣的教育環境和對象,成人都是以自身的行為來教育和影響孩子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也指出:父母威信的主要基礎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為上。因此,家長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樂觀奮進的人生態度、不屈不撓的意志品格和一定的文化修養是培養孩子健康人格的前提。我國北宋的范仲淹、清代的曾國藩等名臣,不僅自己職高位顯、名垂千古,為歷代所景仰,而且子侄們也非常賢能,為人們所稱道。究其原因就是他們在家教中,注重以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和感召子侄們。這樣的例子,自古以來是很多的。我國古代《三字經》中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是說古人竇燕山有五個兒子,由于他教子有方,五個兒子個個成才。那么,竇燕山教育兒子成功的訣竅是什么呢?竇燕山教子成功的訣竅,就是他改邪歸正以后,高尚的人格力量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家長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召孩子。
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和發展空間,為中國傳統幼兒教育奠定了深厚的人格品質塑造的基礎。要推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向前邁進,我們必須在總結吸收外來教育傳統和新教育觀念的同時,對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教育傳統,以一種實事求是的敬重態度,進行一番考古式的整理、學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