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河北省永清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河北 永清 065600)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以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水果產量和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在此情況下,使得果樹栽培和管理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高產、優質、無公害逐漸成為果農們所熱衷和追求的目標。
在當前的果樹栽培領域中,各種現代化先進的化學、生物技術應用十分廣泛,隨著我國果樹栽培行業的不斷發展,其栽培技術逐漸開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具體分析如下。
在國外的果樹栽培工作中,矮化密植技術應用十分廣泛,主要是借助各種矮生品種,實現果樹體積的緊湊化和矮小化目標,同時還要適當增加果樹的栽培密度,以達到低消耗、高產量的目標。該技術具有產量高、結果早的特征,此外,由于果樹體積較小,通過該項技術還有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為后續的果樹打理工作提供便利條件。
果樹良種化技術實現了果樹生長環境和相關技術手段的有效結合,能夠為果樹提供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提升了果樹的抗病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果品的高產和優質,幫助果農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從這一角度上來看,果樹良種化技術屬于一種果樹栽培優化手段[1]。
果樹在生長過程中,一旦有病毒侵入,便會導致其低產、發病以及劣產等問題。通過無毒苗木技術的實踐應用,不僅能夠對上述情況進行預防和避免,同時更加有助于抑制病毒擴散。現階段,隨著無毒苗木技術應用時間的不斷延長,我國先后建立了草莓、櫻桃、蘋果等脫毒果苗繁殖體系和脫毒果園,推動著我國果樹栽培工作不斷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
機械化和自動化是果園未來發展的主要目標,當前在很多歐美國家的果樹栽培工作中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具體包括樹枝葉修剪、農藥噴灑及幼苗嫁接等。雖然我國個別地區已經實現了機械化果樹管理,但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商品化技術對于果實質量的要求較高,通過修剪技術和合理應用,加上豐富多樣的產品包裝,如造型、貼字、涂蠟等,能夠在后續的銷售階段大幅度提升果品的價值和商品性[2]。
若想生產出無公害、優質的果品,首先需要保證果園周邊環境優良,在建園過程中,一定要選擇空氣清新、土壤狀況良好、水源清潔的區域,保證周邊沒有排污工廠和污染源。果園與公路的距離控制在50m以上,經專業測定之后空氣質量優良、土壤肥力較高,不得存在農藥殘留。地下水和灌溉水不得存在污染,在正式開始灌溉之前,需對其進行專業污染檢測,達標之后才能將其作為果樹灌溉水源,為果品提供保障。
無公害果品的生產本身就是一項系統化、綜合化的工程,不僅要選擇優良環境,同時還要做好相關配套設施的落實工作,制定出完善、可行的生產技術章程,用來規范果樹栽培和種植人員的行為。結合不同的果樹生長特征,選擇針對性的管理技術,不管種植地選擇、施肥管理,還是后續產品包裝和運輸都應嚴格要求,特別是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環節是生產無公害果品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嚴格把控,任何一項操作都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禁止使用國家嚴令禁止的化肥、農藥等[3]。
施肥工作的開展能夠為果樹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管施加任何肥料,都要保證不能對果樹和環境造成污染,避免果品殘留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實踐過程中,所選擇的農家肥一定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不得直接使用未經處理的人畜糞便。此外,施肥工作要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把控化肥使用量,掌握好施肥的技術方法和關鍵時期。若現實條件允許還可葉面噴施,以提升化肥效果。
對于大多數病蟲而言,其在冬季都會潛伏于古樹的翹皮、裂縫、落葉和剪鋸口中過冬,因此,相關技術人員一定要定期掃除落葉,徹底摘除病果,清理好果園地面上的殘附物質。病害枝條剪下后可進行集中燒毀,如此可大幅度降低害蟲的越冬基數,減少病蟲害。應用各種生物防治技術,使用白僵菌對各種早期落葉病進行預防,控制細菌生長和滋生。物理防治可使用黑光燈對害蟲進行誘殺,如桃蛀螟、金龜子、蘋小卷葉蛾等,對于一些很難防治的害蟲,一般可在寒冬季節在樹上噴灑水,使其冷凍成冰對害蟲進行消滅。化學方法對于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十分有限,非其他方式和技術所能比,但方法的合理性是應用的關鍵也是前提,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減少化學殺蟲劑的使用量。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提倡無公害、低殘留和低毒農藥,從根本上殺滅各種病蟲害。現階段,國內的很多果園在栽培管理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均采取以下藥物,包括吡蟲啉、阿維菌素、滅幼脲三號、苦參堿等,且都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為后續的果園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參考和借鑒[4]。
綜上所述,本文對果樹栽培的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果樹栽培管理的有效措施,果園環境管理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合理施肥,積極防治病蟲害,如此才能為果樹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環境,生產出更多優質果品,為人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