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實驗幼兒園 林 莉
兒童故事因其具有純真質樸的情感、活潑可愛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情節,而深為孩子們喜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若能充分發揮故事的教育、審美、娛樂功能,引領孩子在故事的殿堂里遨游,不但可以使教育活動更加生動、活潑,而且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社會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這樣的要求,在幼兒園,幼兒接觸得最多的就是小朋友,它們之間的交往,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小班幼兒,社會化程度較低,常常出現有好玩的、新奇的玩具,大家你爭我搶的現象,如何解決幼兒此類糾紛,讓幼兒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且看故事《星期日幼兒園》(見《幼兒故事大王》2000年第8期)。
故事中小狐貍、小猴子、小山羊和生活中的小朋友如出一轍,都想玩新奇的玩具,都想當老師,開始因為沒有合作分享意識而吵鬧不休,后來在成人的幫助下,學會了合作參與游戲,在游戲中學會了和同伴交往的禮儀規則,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也提高了社會交往能力。
再如,為了教育孩子友好同伴,我又準備了故事《吊籃》(見《 早期教育》1997年8、9合期),故事中皮皮是個調皮的孩子,開始,皮皮和白白互相捉弄對方,結果兩人都不開心,后來,白白在媽媽的開導下,轉換做法,其目的是教育幼兒和同伴相處時,不能以牙還牙,而要投之以李報之以桃。
童話中的人物形象有時是擬人類形象,此類形象就是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和社會存在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和語言等生命形式,從而形成物性和人性的奇妙和諧的統一。這種形象原發于幼兒物我不分,幻想與現實不分的心理,是一種以己度人,由人及物的聯想產物。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擬人類形象,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教育。如利用童話《啰啰的書包》(見《學前教育》1994年1、2合期),教育幼兒做事要有條理,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等。
愛是人世間永恒的主題,人類因愛而得以延續,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心靈更需要愛的溫暖和滋潤。每年新學期開學,小班的孩子又哭又鬧,有的要爸爸,有的要媽媽……這時教師可以給幼兒講一些富有親情的故事,以幫助幼兒消除恐懼、不安。如故事《媽媽、笑笑和小貓》(見《教育導刊》2006年3月下半月),此故事主人翁只有三個:媽媽、笑笑和小貓咪。故事圍繞媽媽愛笑笑,笑笑愛小貓咪這條線索展開,故事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整個故事充滿了愛的溫馨。幼兒聽后會感受到濃濃的母愛和溫暖。經常對幼兒講一些這樣的故事,可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同時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不但可以安撫幼兒的情緒,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和不安,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利用故事的形式,把生活中的一個個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根據故事中的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不僅可以啟迪幼兒的智慧,而且還可以提高幼兒面對困難、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故事《主意商店》(見《早期教育》1994年8、9合期)就是啟迪幼兒智慧的好故事。
在講述此故事時,每講述一個問題后,教師可以稍作停頓,留給幼兒思考的時間,鼓勵幼兒說出各種不同的主意,在講述完故事時,可請幼兒結合生活中的問題,繼編故事。
優秀的故事都極富意境,給幼兒以美的享受,能使孩子們從小受到文學的熏陶。如安徒生的童話《丑小鴨》《海的女兒》等,不管是語言還是意境都具有詩的美質,人物心靈也很豐滿。如丑小鴨,雖然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嘲笑、欺辱以及一連串的歷險,但他仍選擇堅強,而終于夢想成真,成長為一只白天鵝。丑小鴨內心的豐富和美麗將會使孩子終生難忘,這種不屈的精神將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