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飛燕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國的汽車召回制度是指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要求的程序,由缺陷汽車產品制造商(包括進口商)選擇修理、更換、收回等方式消除其產品可能引起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缺陷的制度。汽車召回制度最高起源于美國,之后日本、歐洲各國相繼效仿美國建立汽車召回制度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汽車作為技術密集型產品,加之其復雜的使用環(huán)境,即使汽車生產商使盡渾身解數(shù),也難免在設計和制造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從而給汽車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召回制度就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而由汽車生產商采取修理、更換零部件或收回的方式來消除缺陷。汽車召回制度相比較產品責任制度是一種對汽車生產商的產品質量更為嚴格的制度,對彌補產品責任預防功能的不足以及產品責任在“發(fā)展缺陷”問題上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空白有著重要的意義。[1]但外國汽車生產商不平等對待中國大陸汽車消費者的情況仍不時發(fā)生,而根源在于我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足以對其形成有效的威懾,因此多措并舉完善我國的汽車產品召回制度實屬必要。
面對眾多外資汽車企業(yè)在中國所實施的差別待遇行為,我們必須認真反思我國的汽車產品召回法律制度。雖然2013年初實施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將部門規(guī)章上升為行政法規(guī)。該條例雖然針對生產者召回缺陷汽車產品存在的違法行為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在提高罰款額度的同時,還增加了吊銷行政許可等處罰措施。但新規(guī)仍然存在可操作性不強、缺乏獨立汽車缺陷鑒定機構等多項執(zhí)法難題。因此筆者認為我們在提高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立法位階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推進我國產品法律制度的完善。如通過修改《產品質量法》 將覆蓋所有產品召回的統(tǒng)一規(guī)則作原則規(guī)定,結合目前正在修改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同時在借鑒歐美等國汽車召回立法中關于消費者投訴、監(jiān)督管理和危害賠償?shù)确矫婢哂锌刹僮餍缘臈l款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條例的規(guī)定,形成以《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為汽車召回的基本法,《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這一行政法規(guī)為單行法則的較為完善的缺陷汽車召回法律體系,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促進我國汽車產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所有懲罰都是損害,所有懲罰本身都是惡。根據(jù)功利原理,如果它應當被允許,那只是因為它可能排除某種更大的惡。”[2]雖然《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已經(jīng)大幅提高了對汽車生產商的違法召回行為的懲罰力度,但和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較,懲罰力度仍然不夠。如在美國汽車市場,一次性召回上百萬車輛的情形非常多見,其除了擁有成熟的汽車質量監(jiān)管體系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美國對違規(guī)召回的“嚴刑峻法”。根據(jù)美國相關法律,對不實施汽車召回的廠家罰款額度是1500萬美元,如果汽車制造商隱瞞嚴重質量缺陷及真相的,廠家所面臨的罰款則能達到上億美元,負責人還可能派判處15年的重刑。美國曾有個著名的判例,加州居民拉蒙·羅莫夫婦一家駕駛福特車出車禍導致三死三傷,后查明事故主因就是福特汽車產品質量問題,由于初審法庭查明福特早已知悉此類隱患而未召回,就痛下殺手,在作出500萬美元傷亡賠償?shù)幕A下,判令福特2.9億美元的天價懲罰性賠償。[3]而我們的鄰國日本在2000年“三菱事件”以后,政府于2002年進一步大幅強化了對汽車制造商違反車輛缺陷申報義務行為的處罰力度,將對問題汽車企業(yè)的罰金提高了1000倍,將上限提高到了2億日元,同時還規(guī)定對違反申報義務或者進行虛假申報的行為人處以1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這些關于制造商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都很好地制約了汽車生產商,一旦發(fā)現(xiàn)汽車設計或制造有缺陷,制造商一般不敢故意隱瞞問題,而是積極采取措施主動召回缺陷汽車。可見,在汽車召回立法中嚴格汽車制造商的法律責任,提高汽車制造商隱瞞產品缺陷或拒不召回缺陷汽車的違法成本能很好地威懾制造商,這也能充分凸顯召回法律應有的震懾力。
在我國,國家質檢總局不僅是負責汽車召回工作,也承擔了包括兒童玩具、家電等產品質量的召回。由于產品性質的不同,汽車召回的具體規(guī)則與其他產品召回有著很大差異,因此在我國的召回立法應在現(xiàn)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汽車召回監(jiān)管體系,明確主管部門的具體職責,加大其對汽車召回的監(jiān)管力度。首先,及時更新和執(zhí)行汽車和汽車設備的安全技術標準。在汽車召回制度成熟的西方發(fā)達國家一般都有嚴格的汽車產品質量標準、環(huán)保標準及安全標準,而且這些標準一般由汽車召回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和執(zhí)行。我國現(xiàn)有的汽車技術標準覆蓋率較低、可操作性不強,普遍跟不上技術發(fā)展,因此明確主管機關的該項職能,為汽車召回提供技術標準對保護消費者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次,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于企汽車主動召回過程中信息的披露,督促企業(yè)主動在監(jiān)督下盡快實現(xiàn)對“召回”的正確認識,保證我國廣大的汽車消費者能夠踏實享受汽車給生活所帶來的便利。再次,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監(jiān)管部門應該積極推動汽車行業(yè)如安全氣囊等各項國家標準的出臺,為消費者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依據(jù)。
眾多汽車制造商之所以往往在歐美市場主動實施召回,原因除了這些國家擁有完善的產品質量監(jiān)督體系,還在于消費者主動督導的意識強,能夠積極為了自身權利而進行訴訟。消費者作為對汽車有著切身體會和對汽車質量有著最為持續(xù)關注的一方,他們在汽車召回中應有著重要的話語權,對汽車召回實施主動督導,對抑制汽車制造商的傲慢態(tài)度有著重要作用。而消費者主動督導汽車召回和積極維權的前提是其參與權、知情權的保障和救濟渠道的順暢,因此從立法上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建立消費者針對缺陷汽車產品的投訴機制,真正發(fā)揮消費者在汽車召回中的主動督導作用,這樣才能防止出現(xiàn)“同車不同命”、“同損不同賠”、“同病不同治”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