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 葉
當看到2018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的時候,江蘇職教人的心里一定充滿了感動和驕傲。感動在于,多年來在一線的默默耕耘、苦心求索有了最隆重的認可與肯定;驕傲在于,沒有辜負江蘇職教一貫以來樹立的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形象,江蘇國獎獲獎數量與層次都位居全國前列。當然,情緒的激蕩終有盡時,隨之而來的將會是進一步的理性思考:我們能從國獎獲獎成果中學到什么?獲國獎的成果怎樣進一步釋放能量?后續想獲國獎的成果又該怎么做?
本期暑期專刊通過“國獎指南”和“成果匯報”(集中展示獲2018年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的江蘇獲獎成果)兩大板塊,試圖從不同角度、在不同層面上來回答這些問題,讓江蘇此次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成果的輻射效應和積極影響進一步放大、深化。
縱觀這些獲獎成果,突出的感受有三:
一是找準真問題。獲獎成果都是扣準了職業教育管理、辦學、教學實踐中的突出問題來展開研究和探索的。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會阻礙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歷程,影響職業教育立德、立業、立人培養目標的實現。宏觀如“省域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體系的建設”,微觀如“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都是江蘇職教人真真切切遭遇到的、不能不解決的現實問題。找準真問題,就是對事業發展過程中無可回避的重點、難點、焦點進行突破,是按事物發展規律錨定性質變化的關隘進行跨越,對其進行的研究和探索自然具備了普遍意義和參考價值。
二是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找準了問題是第一步,下一步還要有效地解決問題。依筆者淺見,能不能找準問題可以決定成果獲不獲獎,能不能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可以決定成果獲什么層次的獎。諸如“城鄉一體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蘇南模式”“基于‘跨境校企共同體’的高職航海國際化人才培養”等成果,就是為具體問題提供了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為職業教育服務區域、行業的經濟、民生發展樹立了范例。
三是過程扎實、方法系統、內涵豐厚。國家教學成果獎之所以成為教育界的最高獎項,獲獎成果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含金量,原因大概就在于此。特別是像“高職機電類專業‘五教合一’產教融合人才的培養模式”“項目主導、多元協同、資源開放——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這樣的獲獎成果,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大有“乾坤”,其探索思路、研究方法、解決路徑等充分體現了江蘇職教人內秀蘊藉、創新合作的精神特色,此類成果的入選和獲獎也揭示了國家教學成果獎重視教學改革內涵、品質的價值導向。
這些獲獎的教學成果,猶如在江蘇職教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上盛開的朵朵鮮花,流光溢彩;又如同只只伶俐的燕子,在職業教育大發展的春天里呢喃著動人的消息。愿這些“燕子”們,既上得了“王謝堂前”,也飛得進“千家萬戶”,把研究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的好影響、好做法、好習慣傳遍江蘇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