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俊
(青島高科技工業園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100)
醫院感染又稱醫院獲得性感染,指的是患者或醫院的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產生的臨床癥狀感染。醫院是患者密集地,醫院環境極易被病原菌污染,成為疾病傳播的主要場所。醫院感染的病原菌具有一定時間的潛伏期,不完全會在醫院發生感染癥狀反應,患者有可能是在醫院內獲得該病原菌,而在出院后出現感染癥狀[1,2]。近些年來,由于臨床介入技術、放射治療技術的應用,以及抗生素濫用、過量應用、環境污染等因素,使得眾多耐藥菌株產生,對患者的治療難度也明顯增大。醫院感染對醫療質量會產生嚴重影響。同時對患者臨床的治療效果也有影響,會增加衛生資源的耗費,因此需要對醫院感染進行控制。
以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住院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借助數字表隨機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前者有17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41.27±8.24)歲;后者有1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42.34±7.95)歲。70例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之前沒有發生任何感染問題,且同意開展本次實驗研究。同時,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在性別比較和平均年齡比較上不呈現統計差異,能進行對比實驗。
1.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
對于交叉感染事件的發生,醫院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微生物檢驗的方式對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進行清洗,并且要保證每天進行監測和定期檢測。在滅菌過程中,對于每一種物品工作人員要按照它的性能來選擇適合的滅菌方法,并且要對整個過程使用的時間、溫度、壓力等數據進行記錄,必須要確保每個醫療器械都處于無菌狀態。
2.醫源性感染的控制
在眾多醫院感染的案例當中,醫源性感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而且它也是屬于醫院內感染的一部分。一般來說,醫院在進行手術、治療診斷、預防等技術措施時都會發生醫源性感染的情況。比如在進行注射、輸血或者靜脈內插管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或者其他免疫性的藥劑時會引起感染,引起該類型感染的微生物一般有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為了防止醫源性感染事件的發生,醫院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對各項操作技術進行規范檢查,進而確保醫院在進行各項操作過程中使用的設備上徹底消除各種致病微生物。
本次對比實驗主要分析兩組患者的感染問題以及具體感染程度,需要對患者進行感染情況的記錄和出院之后的隨訪工作。隨訪時間為患者離開醫院的1個月,另外,根據醫學標準將感染情況劃分為輕度感染、中度感染以及重度感染三種不同的程度。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知觀察組患者在隨訪期間出現2例感染問題,該組患者發生感染問題的概率是5.71%;而對照組患者在隨訪期間出現8例感染問題,該組患者發生感染問題的概率是22.86%。
通過對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知觀察組患者0例患者出現重度感染問題,1例患者出現中度感染問題,1例患者出現輕度感染問題;而對照組患者有2例患者出現重度感染問題,4例患者出現中度感染問題,2例患者出現輕度感染問題,兩組數據就比較呈現統計差異。具體數據見表1。通過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得知觀察組患者發生感染問題要低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呈現統計差異,P<0.05。
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對醫院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醫院感染頻發,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造成不良影響。由醫院感染引發的感染類疾病與普通的感染疾病相比,還存在一定的潛伏期,可能于患者出院后才出現感染癥狀,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嚴重受損。醫院感染主要包括3大環節,分別為感染源、感染途徑及感染群體3個部分,要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減少醫院感染對患者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
微生物檢驗作為檢驗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也是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證明。微生物檢驗法已成為臨床上較廣泛的檢驗方式。通過微生物檢驗能夠對疾病源進行準確檢測,能夠及早發現醫院感染,幫助患者及早發現疾病,及時進行治療,避免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孫應賢等研究顯示,微生物檢驗對于及早檢測出醫院感染具有積極作用。筆者分析,運用微生物檢驗能提高醫院感染的檢測率,是因為微生物感染本身就是醫院感染中最為常見且發生率最高的感染類型。進行微生物檢驗,正好能夠抓住感染主體,起到降低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的作用,從而實現保證患者身體健康的目的。
綜上所述,微生物檢驗能有效提高醫院感染的檢出率,幫助患者及早發現疾病、避免病情延誤,對于患者及早治療,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