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叢林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施加影響的過程。南京市芳草園小學(以下簡稱芳小)以陽光兒童教育作為學校辦學特色,凸顯教育的對象是兒童,教育應教人向善,教育應溫暖人心。學校圍繞陽光兒童的培養,把立德樹人作為育人的總目標,從端行、悅思、溫情、健美四個方面涵養陽光兒童的素養特質。端行即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志向,端正行為,將外在約束變為內省的行為規范;悅思即培養學生樂于思考的思維品質,因悅而思,由思而悅;溫情即培養學生向善、求真的交往情懷,自己陽光,他人溫暖;健美即培養學生生理、心理雙健康,并在美育熏陶下,有藝體特長。這四個方面的素養特質支撐起陽光兒童立德樹人的總目標,表達了學校育人的具體要求和價值取向,陽光兒童教育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芳小陽光兒童教育倡導賦能予生,順應兒童的“個性模樣”。成長張力的開發應順應兒童的個性模樣,芳小教師善于把教與學的關注點轉移到學生,立足于生,教師本人退居暗示的地位,師生之間只存在善意的論戰關系,而沒有屈從依賴關系。尊重學生學習個性,重視個性化教育服務,關注與個體的交流、鼓勵個性閱讀、提倡個性化學習,幫助學生個性化發展。
賦能予生需敞亮“學習通道”,讓世界走進課堂。芳小陽光兒童教育倡導整合各種資源,打通學科邊界,改變學習方法,深度融合發展,教室不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學生不再以靜坐的唯一方式被動學習,學校課程不再受空間束縛,“六年百書”的規劃落地,數學實驗的省級項目,國際課程的游學行走……豐富的學習通道讓每一個陽光兒童的充分而個性成長成為可能,互動學習環境、無邊界學習活動讓學科體系與世界萬象一脈相承,讓學生享受校園生活的同時,更能享受全世界的教育資源。
芳小賦權予生,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尊重兒童的權利,賦予他們成長的機會,尊重兒童的內在需求,促進學生主動生長。通過對兒童校園生活的現狀分析,我們梳理學生校園生活存在四個方面的不足:一是學生校園生活參與不足,需增強主體意識。二是校園生活榜樣缺失,需引導朋輩互賞。三是學生活動感悟缺位,需構筑原生環境。四是德育載體空泛,以接受空洞的道理為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缺乏有效的載體,我們倡導創設真實的場景體驗。兒童在校園公共生活中,主動參與學校的各項管理,科學理性地解決生活問題,與同伴互助對話,共同成長,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進步。
芳小通過“能豆豆議事會”項目賦權予生,整體建構陽光兒童的生活行動,提升兒童的陽光品格,實現兒童的全面發展。“能豆豆議事會”是學生自愿參加,由學生自主選舉產生,來自各班級民主推選的學生代表作為議事會的成員,以“調查研究—討論商議—論證方案—嘗試執行”作為基本路徑,定期聚焦校園生活的熱點、難點問題,自由而理性地表達觀點,充分而有效地溝通交流,通過調查訪問,開展系列行動,發現和解決校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只要賦予兒童成長的時空,賦權予生,學生就會在校園生活中獲得自然、自主和自在的發展。
所謂“讓學”,就是把學習的方便、學習的好處讓給學生,使尚蒙的學生覺悟、聰慧。新的時代,學校賦予“讓學”理念新的內涵: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賦予課程教學主動、開放、融合的新內涵,通過豐富的課程設計,激活自主學習興趣,體驗知識與能力的習得過程,提升多元思考,實現意義建構,努力創造賦能的學習生態。
芳小以“四葉草”命名學校課程,蘊含了我們的教育理想與育人目標。第一,“四葉草”蘊含著對未來的希望,培養兒童適應未來的素養和能力。第二,課程是教育的重要載體,課程是符號化的自然與社會。理想的課程呈現給學生的是受教育的權利,是兒童未來的生存力量。第三,課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兒童成長快樂的幸福享受。“四葉草”課程在做好國家課程的補充外,還注重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精神滋養,關注個體對世界的感受、體驗、認識、欣賞、改變和創造的同時,讓學生和文本相遇,和歷史相遇,和榜樣相遇,鏈接兒童生活,鏈接多元世界,滿足生命個性成長的各種需求。
“四葉草”課程還體現了兒童較為完整的學習過程,從啟動課程到畢業課程,由學科領域到非學科領域,學科與學科相補、學習與生活相融、學校與社會相通。“互聯網+”時代,學科中的很多知識是融通的。芳小通過整合課程的設計,以主題學習、單元學習、項目學習等方式將學科的部分知識相融相合,直面真實問題,增強學生的帶入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終生發展的素養,在選擇中學習選擇,在參與中發展自我,在體驗中認識社會生活,讓世界走進課程,打開豐富的學習之窗。
“讓學”課堂以賦能為價值取向,以素養和能力提升為教學出發點,以多元的學習方式為主要組織形式,讓學生在知識發生的現場主動參與、主動調節、主動探索、主動發展。發現、合作、表達、體驗是“讓學”課堂的基本要素,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素養和能力是“讓學”課堂的應然追求。
“讓學”倡導學習過程中“讓兒童動起來”。“讓學”常見的學習樣態有四種:一是自組織學習樣態。其特征是依照學生心理和思維模式去組織教學,喚醒學生學習需求,貼近學生思維發展區,學生通過自我驅動,不斷促使學習行為由“被組織”走向“自組織”。二是問題導向式學習樣態。關注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教與學從學生的疑問出發,圍繞學習重點問題,設計學習路徑。教學中關注學生質疑,鼓勵學生驗證,創造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習假設求證、異質觀點的交流與討論。三是學群對話式的學習樣態。學生圍繞感興趣的某一話題,以一定組織形式表達觀點和想法,生生、師生互相啟發,取長補短,討論過程中獲得創新的思想和信息。組內與組際充分交流與分享,甚至需要對比發現、協商討論,這一樣態需要培養學生虛心傾聽的品質和精神。四是實驗探究式學習。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實驗的場景和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親歷的直接經驗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主動探索,整合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建構個性化的知識體系。
教育為未來培養人才,要賦予學生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教育評價應關注學生的素養和賦能為導向,堅持發展性評價,教育評價著眼于學生的中遠期發展,關注不同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鼓勵教師圍繞賦予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為導向反思自己的教學,以賦予學生素養和能力作為評價的導向,以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關注賦能評價,建構知識與能力并重的多元評價體系。
芳小積極推動以素養和能力導向的教育評價,建立新穎而合理的評價方式,評價作為教育的重要方面與教育的整個系統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為了全方位開展以賦能為導向的多元評價,學校創設了“陽光兒童生活卡”評價體系。“陽光兒童卡”是對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肯定。“陽光兒童生活卡”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了對兒童的教育和激勵作用,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形成了良好的立德樹人的教育氛圍。“陽光兒童生活卡”評價體系的構建,不僅關注了學生的學業成績,還喚醒了全體教師全員育人的價值認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發現和發展學生的素養和能力,促進全體師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新的發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