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三堡實驗小學 賀 影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項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內容。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進行語言訓練時,未能注重訓練體系的系統性和可續性,訓練的效果較差,未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加大學生的訓練力度,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積累方法。
要想實現語言的內化,就需要通過朗讀來完成,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學生朗讀文章的水平與其語文能力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能夠熟練朗讀教材上的文章,并且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在閱讀和朗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蘇教版《愛如茉莉》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將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標記出來,在朗讀完全文后,仔細品讀標記出來的好詞好句,用心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在不斷朗讀的過程中,逐漸品味出茉莉花所代表的內涵。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用比較的方式,讓學生在更加直觀的對比中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妙。
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就需要重視模仿訓練,這是學生形成語言能力的關鍵階段,此階段需要依靠生活中的語言情境來實現。當學生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都是利用生活中所學習到的語言能力,其語言能力最開始形成的時期就是咿呀學語的時候,而這時候學生學習的方法就是模仿。因此,在進行學生語言能力訓練時,就需要從學會模仿開始。在具體的模仿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要全面、詳細地調查每位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學生,了解每位學生的表達習慣;其次,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模仿范例,這些范例需要比學生的語言能力稍強,最大程度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最后,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交流機會,班級里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同齡人,因此學生形成語言能力的規律具有共性,加強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當學生通過大量的模仿訓練后,就會逐漸形成其特有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時教師就需要開展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訓練,鞏固學生模仿訓練的成果,為下一階段的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舉辦一些語言訓練的活動,例如朗讀比賽、作文寫作等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辯論賽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采用問題搶答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定向表達語言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積累到的詞語來代替課文中的詞語,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還能夠延伸和補充課文內容,讓學生積累了更多詞匯量的同時,還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更好地消化語文知識點。無論是教師采用以上哪種教學方式,都需要保證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準確把握訓練的力度,利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也是人們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人們無法利用豐富的詞匯,不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即使擁有再好的思維,也無法準確地表達出來。學生閱讀量決定了學生的詞匯積累量、語言儲備量,而語言的儲備量和詞匯的積累量又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之間有直接的影響。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詞匯積累量、語言儲備量,就需要學生能夠理解并背誦出課文內容中的好詞好句。課文的背誦是需要講究方法的,首先,學生必須能夠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將課文中的內容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圖片,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方便學生更好地背誦課文內容;其次,教師鼓勵學生多多閱讀課文書籍,可以為學生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書單,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準備好閱讀筆記,隨時將遇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教師也可以每周抽出一節課的時間來開辦交流會,讓學生朗讀一下最近積累到的好詞好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量,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庫;最后,教師要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在教師講解完課文內容后,學生還未能消化教學內容,記憶和背誦課文的難度較大,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可以讓學生利用填空的方式來填充課文中重要的詞語和語句,在訓練的過程中之間減少提示,學生就會慢慢地能夠將課文內容背誦下來。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格外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讓學生學會積累詞匯量,學會運用積累到的好詞好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