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楓溪學校 陳少鋒
創新讀寫結合教學,這是語文教學的嶄新追求。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方法展開全面考量,為讀寫結合探索更多教學切入視角,以提升讀寫教學的有效性。多元誦讀,給學生帶來豐富學習信息沖擊,調動學生習作思維,形成認知內化動力。發動學生展開習作訓練,也可以對文本閱讀形成重要促進,這是讀寫結合教學的基本呈現形式。讀寫結合需要保持讀和寫的相對平衡,有充分的閱讀作為學習基礎,才能形成有效的習作,習作實踐又可以為閱讀提供更多動力。
以讀促寫,這是讀寫教學的起點,也是讀寫教學的終點,教師在具體操作中,需要對讀寫關系展開深度解析。讀,是指學生對文本教材的深度解析,形成顯性的語感以及寫作的沖動;寫,是指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展開的習作活動,是閱讀的成功體現。讀與寫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對促進學生學習認知成長有重要幫助,誦讀是閱讀基本形式,也是促進讀寫結合的重要前提,教師要對學生誦讀方法進行針對性傳授,為學生誦讀學習行動規劃清晰路線,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如教學人教版語文小學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師先給學生進行示范誦讀,然后用多媒體播放配樂誦讀音頻材料,并要求學生跟隨仿讀,學生參與主動性很高,學習氣氛濃重起來。當學生熟悉文本之后,教師為學生布設了習作任務:桂林山水這樣秀美,其語言如此精美,讓我們心曠神怡。展開生活觀察,找到一處精致的景色展開描繪,學習文本的寫作方式,為我們介紹景色的特點。學生繼續展開文本閱讀,對語言描寫方法進行對應分析,并自覺進行習作訓練。課堂展示階段,教師讓學生朗讀習作內容,并引導學生展開自評互評活動。讀寫任務圓滿完成,教學達成更高目標。教師以誦讀為教學切入角度,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為學生讀寫結合創造條件。學生依照文本寫法展開讀寫訓練,教師引導到位,訓練目標順利達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對讀寫結合的最直接解讀,說明讀寫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習作訓練,也可以對閱讀帶來更多助力支持。學生在習作操作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制約障礙,需要在不斷閱讀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習作的同時展開豐富閱讀學習,自然能夠達成新的平衡,為學生讀寫能力成長尋找更多支點。
《小英雄雨來》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教材文本,教師在閱讀引得時,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展開復述活動,發動學生講述故事內容。為促進讀寫結合,教師在學生講述基礎上,給學生布設了讀寫任務:小英雄雨來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閱讀之后肯定有不少的感慨,將這些閱讀感悟寫出來,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學生領到任務后,快速展開閱讀討論,并自覺矯正寫作方向,并展開習作操作。經過一番準備,學生閱讀反思順利形成。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閱讀反思訓練任務,促進學生認知內化。學生在反思習作操作時,需要對文本內容進行回顧和總結,自然促進了文本閱讀。習作引讀,屬于認知內化操作過程,對形塑學生認知基礎有重要促進作用。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共識,教師在執行教學策略時,需要將讀寫結合作為基本追求目標,為學生帶來豐富汲取、內化動力。讀寫關系密切,教師在具體處理協調時,需要給出更多教學應對措施,以幫助學生盡快建立讀寫融合意識,以達成新的學習平衡。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讀寫訓練時,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訓練契機,以幫助學生盡快建立讀寫融合主動意識,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和成長。
在教學《漁夫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視頻,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為順利實現閱讀認知內化,教師讓學生搜集相關故事內容,以書面復述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積極展開信息搜集,并自發形成課堂互動討論。教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展開針對性引導,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認知內化。教師為學生設計相關故事創編任務,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認知機會,學生通過具體講述故事,自然完成了讀寫結合任務,順利形塑學科核心素養。讀寫結合有不同渠道和途徑,教師需要展開多種形式的引導和發動,以有效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形成重要學習成長力量。
讀寫結合點探索,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嶄新課題,教師需要有權衡意識,對讀寫平衡關系展開深度研究,為學生提供豐富讀寫實踐機會,勢必能夠有效提升學習內驅動力。以讀促寫、以寫引讀、讀寫互動,都可以為學生讀寫學習帶來更豐富認知基礎,讀寫結合和諧程度高,其訓練效果就會更好。讀寫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不可偏頗。
備注:本課題為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8年度校級科研課題——暨福建省“十三五”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培養人選專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基礎上中年級讀寫結合策略探究》(編號:QYZX2018-2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