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清江中學將志愿者服務與社團活動融合,將志愿服務與高中生興趣特長融合,將志愿精神與學生品格提升融合,開創了精準志愿服務的社團化、聯盟化操作模式,為高中生品格涵育方式提供了有價值的實踐范式。
“小水珠”是水文化的符號,是清江中學“精準服務”的精神內核。學校以“小水珠·大情懷”作為品格提升的重要標識,并圍繞“水文化”展開品格的縱深設計。“小水珠”就是浸潤自我、升華自我、福澤他人、潤澤社會的一個精準服務和品格提升品牌。
中華傳統文化中就有“水喻品格”的特點。《論語·子罕》篇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在審視宇宙、體觸萬物時生發出的慨嘆,是珍惜時光、勤學精進精神的觀照,更是潤澤萬物、不辭艱辛品質的內在覺醒。這一點與志愿服務的內涵“互助、進步、不求回報”是統一的。《道德經》第八章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水之精神內核在道家就是一種“奉獻、謙遜、包容”的情懷。
因此,“小水珠”的內涵從傳統文化視角來看,與志愿服務相得益彰。一個“小”字,即“小而不微”,每個個體在宇宙中的渺小,更能反襯其精神價值的“高大”;一個“水”字,即“上善若水”,展示著奉獻、友愛、包容、謙遜的美好情懷;一個“珠”字,即“珠聯璧合”,喻指志愿服務還需要聯合眾人智慧、聯合校際智慧。學校將志愿服務與社團融合,使得“小水珠”志愿者社團的終極價值指向志愿服務,指向成己達人。“小水珠”項目契合了“品格提升、升華自我”“組織動力、聯盟聚力”“文化自信、底蘊支撐”三方面的內涵。應該說,這是一個學理和實踐相互融通的道德提升項目,既有實踐和理性探索的需要,更有文化滋養和品格涵育的深刻價值。
項目從小處入手、從大處著眼,實現學生社團建設與志愿服務的“無縫對接”,使社團建設更具開放性、實踐性、自主性,并以此為載體,不斷提升高中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
從引導走向自發。社團成員參加社團志愿服務活動,從最初以社團指導老師引導為主,逐漸發展到以學生主動策劃為主;從有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發展到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的非組織的活動,社團成員服務社會的意識不斷增強。
從樂業走向精業。專業師資的指導、社會精英的加盟、自我提升的需要,使得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堅韌、仁善、合作的品格得到磨礪。社團志愿項目實施以來,“小水珠”社團旗下的“清馨”志愿者社團、“清語”朗誦社團等六個社團六次蟬聯淮安市十佳社團。
“小水珠”社團精準志愿服務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勢”,社團志愿服務聯盟從校內輻射到校際。各聯盟之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通力合作,提升了社團的專業水準和志愿服務能力,擴大了社團志愿服務的規模和影響力。聯盟校是精準志愿服務的實踐創新,學校之間師資聯動、資源聯網、活動聯手、智慧聯璧,社團志愿服務項目呈現出“小水珠遍灑淮安大地”的蓬勃態勢。
項目實施依托“志愿江蘇”平臺,實現志愿者社團化、社團志愿服務化。加入“小水珠”社團的在校學生首先必須在“志愿江蘇”平臺注冊成為志愿者,然后再根據個人的意愿、愛好和特長申請加入“小水珠”社團旗下的一個或多個分社。“小水珠”社團旗下的各級各類社團利用社團自身專業特長,走進社區、走向社會、走上舞臺,面向志愿服務基地開展個性化的、可持續的精準志愿服務活動。
“小水珠”品格項目在高中生品格提升與社團志愿服務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創設了一個鮮活的道德涵育場境。在這個場境中,青年學子提升服務技能、表達自己的思想、完成自己的追求、砥礪自己的品格。
“小水珠”品格項目也是一道聯智的橋梁將不同學校的資源和力量進行融通整合,讓不同學校的學子進行交流和互通。在這個萬物互聯的社會,這種橋梁尤其珍貴,因為它是有生命意蘊和情感交流的,因此,在品格提升中顯示了獨特的價值和魅力。人的品格具有自反性、自勵性、自省性,這個項目平臺讓青年人在相互喚醒和相互點燃中升華品格。
“小水珠”品格項目也是家校共育、父母與孩子共同進步的平臺。好父母也是好老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家長積極參與,投入智慧和力量,與青年學子共成長、同進步,向自己的孩子學習,也讓孩子看到父母學習的樣子,相互勉勵、相互支撐、形成合力。項目實施中,學校將學生的生涯規劃與父母的職業融通,精心設計的職業體驗、崗位招聘等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加深職業理解,體會財富價值,感受勞動創造的快樂。
志愿服務是一種奉獻,社團志愿服務是高品質的按需服務、精準服務。讓青年人理解志愿服務并不難,而深刻體會志愿服務更需要智慧社團志愿服務,堅信潤己,堅守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