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心理學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人行為原始的決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動力。自卑能使人自暴自棄,也能使人發憤圖強。通過心理教育有效消除、改變職校學生的“被失敗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一,熱情關愛,催生學生“溫暖感”。中職學生雖然“被失敗”、有自卑感,但其心靈一旦得到愛的溫暖,就會綻放光芒,生發奮進的自動力。教師要在心里“裝”著學生,清楚掌握學情,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生活和交際表現,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教師“知之深”,學生便會感受到“愛之切”。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彌補學生學習基礎的漏隙,激發其興趣,尊重其個性,實行分層教學,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二,切實體驗,培育學生“成功感”。中職學校要科學推進成功教育,把學生的成功體驗落在教育教學過程之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明確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教師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創新課堂教學形式,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大膽嘗試;對學習項目進行科學分解,讓每個學生都有職責擔當,都能學有所獲;有序推進對學習內容的循環教學,全面達成教學目標。
三,真誠賞識,增強學生“幸福感”。賞識教育能夠激發出學生強大的心理驅動力。對學生已經存在的素質缺陷,“嚴厲訓斥”“粗暴處罰”“強迫轉化”等做法會加重學生的“被失敗感”,難以達成育人之目的。教師賞識學生,就要在內心接受學生,運用多元評價方法,聚焦、強化學生的長處和優勢,讓學生感受到被承認、被認同的幸福。抓住開展企業實踐、社會活動的機會,創造條件為學生搭建表現自我、展示特長、體現價值的平臺;在專業學習之外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交流、競爭中發揮潛能、綻放風采。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各方面的特長,及時表揚和激勵;還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使其學會自我剖析、自我糾偏、自我肯定、自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