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詩舉
(貴州省赫章縣古達苗族彝族鄉觀音小學,貴州 畢節 553209)
小學數學教學在新時期得到全面發展,對教學發展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尤其是在新時期需要我們對教學現狀進行全面分析,不斷普及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實現小學數學的不斷進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首先,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是數學教學的關鍵任務以及環節,小學數學教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同時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有一部分小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無法更好的了解不同知識板塊之間的相關性,同時也無法保證學習的規律性以及有序性,實際的思維邏輯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以及培養,這一點無法更好的實現學生個人知識的有效轉化,難以積極的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因此如果能夠以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切入點,更好的促進教學實踐活動,那么就能夠真正的完成前期的數學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其次,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的教育事業實現了快速的突破,同時小學數學學科有了極大的提升,在數學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老師比較關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明確不同階段教學的具體內容,以高層次的數學學習為依據,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教學活動作用的有效發揮,促進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教學活動只有足夠貼近小學生現在的生活狀態,才能夠讓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數學知識感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足以推動教學進度的完成。在課堂進行當中,教師要給學生一些較為直觀的感受,或者盡量通過一些小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近距離地感受數學,教師的教學任務才得以順利進行。
比如,在學習到有關概率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首先以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來引入話題,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工作人員是如何預報天氣的,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又有多少。然后帶領學生一起用硬幣來做實驗,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實驗不同的次數,得出的硬幣朝上和朝下的次數,從而計算這兩件事發生的概率為多少。因為概率本就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在通過這樣兩個較為貼近生活的案例時,學生對概率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入一些。在這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訓練一些與此相關的數學題,相信學生的學習收獲會很大的。
提問教學符合素質教育實質要求,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穩定提升,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明確不同的學習行為,分析問題也有相關要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促進各類社會活動以及學習行為的有效開展。比如小學生非常的被動,同時對老師的依賴性比較強,因此為了能夠有效的突破學生在思維上的桎梏,學校需要對小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明確活動的具體要求,調動學生的思維邏輯,通過提問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在講授正方形、長方形這一板塊知識時,老師可以先展示相關的圖片,然后提出問題,讓同學發揮想象力,說說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這樣的形狀。
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專項訓練,以此刺激學生邏輯思維的成長。通俗來講,這種訓練模式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即讓學生在熟悉某一定義的前提下,進行大量訓練,從而對定義的內涵獲得更深的理解。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上,老師可制作一些搶答游戲、限時計算等,提高學生的時間觀念。并且,要教給學生最簡便的方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運算自如。例如,在求空心圓柱的體積的時候,首先,可先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講出道理,讓學生通過公式的變換最后歸納出較為簡便的計算方法。在這一階段,問題核心在于學生要實現“套用公式”到“應用公式”,從被動了解解決某一問題需要用某一公式,轉變為清楚地知道解決這類問題為什么要用這一類公式。從“怎么用”到“為什么用”這一個過程的轉變,實際上也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高的過程。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的內在思想,培養邏輯思維的過程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具有高水平的領導能力,使學生遵循教師的指導,然而,許多教師并不清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時起著積極的作用。傳統的教師仍然使用應試教學的方法進行培養,其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時,教師必須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使他們能夠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得到老師的幫助。
相應的數學問題情境能很好吸引小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既通過運用多媒體設備,讓數學教學擺脫課本,幫助小學生進入多媒體豐富的世界,開闊數學學習視野,增強學習積極主動性,又注重小學生課堂公組討論,讓小學生在分組學習中動手、猜想、討論,在教師啟發下,引導小學生尋找解決數學問題的原因,還能鍛煉小學生表達能力和膽量。同時,應關注數學課堂的課后延伸,把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延續到課后,保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積極參與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設計開放性數學問題,提倡小學生一題多解,鼓勵學生對解題方法和思路提出質疑,通過思維誘導,把數學知識學習過程教給小學和,為培養數學邏輯思維創造良好思維環境,增強小學生數學思考能力。
總之,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改變教學方法是根本,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興趣、思考習慣,是教學策略。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多接觸具體豐富的思維培訓學習材料,促進學生從具體事物的表象向邏輯性思考過渡,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數學思考能力和學習方法,為成長為科技發展所需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