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筆者認為,思政課課堂是栽培青年學生的主戰場,而“教—管—導”三位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養意義重大。
思政課課堂教學是當代大學生明是非、講政治、立信仰的主渠道,“教—管—導”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展開都基于這一前提。“教好”是主軸,“管好”是手段,“導好”是結果,“教”“管”“導”三者有機融合、相互促進。高職思政課基本上采用大班教學,如果沒有系統的課堂教學與管理,很難確保教學的秩序和效果。
教,即講道理、授理論、明觀點。在整合教材、精選內容重點的基礎上,要確定核心觀點并使之提綱化。以講為中心,結合熱點焦點、經典話題及學生感興趣的案例,使思政課趣味化、幽默化,進而達成三個目標:把理講透,把課講活,把事說清。把理講透,即把握理論觀點主旨,以理論征服學生。對于歷史敏感話題,但凡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絕不能遮遮掩掩。同時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把“官方文字”變成學生易懂的文字,這是深奧理論深入淺出的有效路徑。把課講活,即變著法子讓課堂活躍有趣,比如運用經典案例故事、講練結合、經典誦讀等靈活教法,以通俗化的語言講解道理和案例,講出激情,使學生入腦入心。把事說清,即以事實證明理論知識,使學生明辨是非,對重大社會問題和熱點問題不躲閃、不忌諱。
管,即嚴出勤、重紀律、公評價。對于課堂組織教學管理,嚴出勤、重紀律并對學生做出公正的評價尤為重要。首先要“鐵律”當頭。每學期“開學第一課”必須嚴肅公布課堂管理考評方案和對號入座(按學生學號入座、專人專座)的規矩,這是鐵律。其次要全程嚴管。對學生課內外學習表現(以課堂筆記為重點)要全程考評,學干全程參與考評管理,對于突出問題及現象(如缺課)教師應及時與各院分管領導和輔導員溝通解決。這些措施對學生都有較強的約束力、震懾力。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才能不斷完善課堂管理機制特別是學生的自我約束機制。最后要公正評價。課程不以一張試卷“論英雄”,而是實行多維度的過程性考核。期末筆試、課堂出勤、課堂表現(課堂學習筆記、回答教師提問的質量)、課堂講述或脫稿演講、實踐成績、書面作業等多板塊成績最后構成綜合成績。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企業,把學生校內學習和企業頂崗實習的雙重表現納入考核,考核有彈性分數,可占課程綜合成績的10%。
導,即引價值、明意義、多方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 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的,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通過教導、勸導、開導,引導學生對理想信念、人生價值等進行思考,指導其掌握為人處世的方法,開化其成人成才的內生動因,最終使其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思政課作為思想理論教育的主渠道,是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最簡便的方式。“教—管—導”三位一體綜合教學模式在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和教育力上尋找新路徑,使得思政課對學生有用且有大用。
一是講理論兼規范禮儀。重視并始終堅持理論知識的系統性滲透,使我們的學生在正確的軌道上奔跑,不因根本方向錯誤摔人生的大跟頭。同時,教師以身作則,在思政課上對學生的職業規范、職業禮儀、行為習慣進行適時的引導和教育。這樣,我們的學生進入企業后,才會對職場有一定的適應力。
二是立信仰兼培養責任感。“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立信仰是思政課的初心,而培養有責任懂感恩的青年學子和職場人,實際上是把馬克思主義信仰落實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并化作有擔當、有責任、懂感恩、會報恩的具體行動。這些將助力高職學生培育職業情感與工匠精神,對我國制造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三是重身教兼人格自律。思政教師授課,一方面要以身作則,形成強“氣場”,在教法教態、目光眼神、語言語氣語速、著裝、處事立場與態度、觀點傾向、褒貶與點評、課上狀況處置、行為要求等方面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更加注重時刻檢討自身行為,加強自身修養,教師對學生富含情感和關愛,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另一方面,思政課要培養學生的自律精神,利用課內課外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比如,學生上課玩手機是普遍現象,為了避免這種課堂現象,應鼓勵學生做課堂學習筆記,對筆記做得好的學生予以表揚,并把筆記情況作為平時成績和綜合成績評判的重要依據。做課堂學習筆記,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把學生從虛擬的游戲世界拉到課堂上來,以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