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亞男 馬炳霞
摘 要: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故事創編是一種基本的活動形式。5~6歲幼兒基于文學作品的故事創編活動,可以采取故事溫習法(圖示回顧法)、啟發提問法、自主創編法、分享講述法、多元評價法五步進行,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大膽想象,提升創編故事的能力。
關鍵詞:故事創編;5~6歲幼兒;大膽想象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4-0089-02
引 ? ?言
故事創編活動是編構故事活動的一種,是幼兒嘗試運用語言編構符合結構規則的故事。5~6歲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幼兒在編構故事時能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到故事中,處在情境性言語向連貫性言語過渡的時期。創編過程中,可以采取五個關鍵步驟和方法:溫—問—編—講—評。
一、“溫”:圖示回顧法——回顧故事,抓住要素
“溫”即“溫習”,是借助圖示對故事主要內容的回顧,目的是引導幼兒在回顧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明確故事創編的核心要素,包含“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為后續故事創編活動做好鋪墊。
1.借助故事表格回顧故事,把握原有故事的主要內容
故事表格的設計,基于文學作品的內容和結構。教師對故事要素進行提煉,以易于幼兒識別、理解的符號圖示進行呈現。這種圖示回顧法符合5~6歲幼兒的思維特點,有助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煉故事要素。例如,在故事《如果恐龍還活著》的創編活動中,教師借助《如果恐龍還活著》的故事,引導幼兒共同回顧故事內容:“故事里的人帶恐龍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讓幼兒對故事的主要情節有進一步的理解。
2.引導幼兒在回顧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故事結構要素
5~6歲幼兒的創編重點應該放在編構完整的故事上。教師要在回顧故事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幼兒進一步明確故事創編的核心要素,包含“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這是幼兒創編的故事能否結構完整、情節豐富的基礎。
二、“問”:啟發提問法——激發想象,嘗試創編
“問”即提問,是教師針對故事創編活動進行的啟發式關鍵提問。幼兒能否創編一個好故事,提問至關重要。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幼兒的大膽想象,讓幼兒創編的故事內容更有邏輯性。
1.運用開放性提問設置懸念,讓幼兒想得大膽
教師可以圍繞故事發展的關鍵情節,提問一些與故事相關且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多角度思考。例如,在《飛上天的小恐龍》的故事創編中,教師借助開放性提問“如果你是小恐龍普普,覺得還能用什么方法飛上天?飛上天之后,你會看到什么?可能發生什么事?結果會怎么樣呢?”激發幼兒的大膽想象,讓幼兒思考飛上天的好方法。
2.借助關鍵式提問啟發思維,讓幼兒想得合理
在故事創編中,教師培養幼兒大膽想象的能力很重要,但必須是合理的想象,不合邏輯的想象是不建議的。教師可以借助關鍵式提問法啟發幼兒思維,引導幼兒結合自身經驗進行合理的想象。例如,在故事創編《如果恐龍還活著》中,教師借助啟發式的關鍵提問:“如果恐龍還活著,你會帶它去哪里?你們在一起會做什么?”
通過以上環節,幼兒進一步明確故事創編的要素,有了創編故事的基礎。
三、“編”:自主創編法——大膽想象,自主創編
“編”即創編,是教師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和引導幼兒進行大膽想象、自主創編的過程。幼兒可以將自己創編的故事記錄下來,教師在個別指導中幫助幼兒豐富其創編的故事。
1.借助故事創編記錄單進行自主創編
5~6歲的幼兒大多處于皮亞杰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的“前運算階段”。他們需要借助動作和具體表象來表達、表現,能夠用一些簡單的符號或圖畫對自己想象和想要表達的情節進行記錄。借助故事創編記錄單進行自主創編的記錄,除了可以培養幼兒的前書寫能力,還能夠對幼兒自主創編、講述故事起到提示作用。
2.細致觀察幼兒的創編表現,給予具體指導
在幼兒創編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分組指導,利用關鍵提問法啟發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豐富創編故事情節,如“你想帶恐龍去哪里,做什么?中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你和恐龍都說了什么?”教師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意進行個別指導。
四、“講”:分享講述法——集體分享,大膽講述
“講”,即講述,指教師為幼兒創設寬松的分享講述氛圍,通過自主講述、集體講述結合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培養其故事講述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1.按照自主講述—同伴講述—集體分享的順序,發展幼兒的講述能力
經過了“溫”“問”“編”的過程,幼兒已經編構出基于自己想象的新故事。教師接下來要引導幼兒將其按照故事的結構要素及內在聯系,大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出來。在《如果恐龍還活著》的故事創編中,全班30多名幼兒編構了30多個故事,教師先引導幼兒自主講述:“把你剛才編的故事自己輕聲地講一遍”,然后小組內分享講述:“給你的同伴講一講”,進而引導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
2.創設寬松自由的分享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愿意說
講述環境的寬松、自由非常重要。寬松的分享講述環境有助于幼兒在集體和同伴面前大膽講述能力的發展。教師用積極的語言、贊美的手勢、肯定的眼神,鼓勵幼兒講述自己創編的故事。在這種寬松的氛圍中,每名幼兒心里都充滿了不同的想法,幼兒的表達欲望更加強烈,都踴躍地進行講述。
五、“評”:多元評價法——評價回應,提升經驗
“評”,即評價,指教師針對幼兒創編的故事表達進行回應。教師通過多元評價法對幼兒創編的故事進行積極回應和評價,以此幫助幼兒提升故事創編和講述的相關經驗。
1.多元的評價主體——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相結合
在評價的過程中,故事創編活動要采取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相結合的方式[1]。教師重點從幼兒故事創編的要素、講述語言的連貫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幫助幼兒提升講述經驗。同時,教師積極調動幼兒參與故事創編的評價,更好地創編出符合結構規則和主題中心的完整故事。
2.多元的評價角度——創編內容和講述過程相結合
故事創編活動應當從創編內容和講述過程兩方面進行評價,涵蓋多重評價指標——從創編內容的角度,包括故事結構的完整性、情節的豐富性、故事主題的貼切性、詞匯的豐富性、句式結構運用的準確性等;從講述過程的角度,包括講述的連貫性、完整性、有序性、表現性等。
3.多元的評價語言——肯定評價和具體評價相結合
評價語言的多元化體現在肯定評價和具體評價相結合。教師對幼兒的評價語言不能僅僅是單一的“很好”“不錯”等肯定詞匯,而應當更加具體、豐富,要做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面對不同性格類型和語言發展水平的幼兒進行適當的評價。
結 ? ?語
總之,教師在幼兒故事創編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應當創設寬松、自由的氛圍,引導幼兒在大膽、合理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創編,逐步遞進地發展想象能力、創編能力及講述能力。
[參考文獻]
周兢.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一般課題“構建書香樂園園本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CDDB172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宮亞男(1984.5—),女,遼寧沈陽人,研究生學歷,一級教師。
馬炳霞(1964.5—),女,北京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